• [  bù zé  ]
  • ㄅㄨˋ ㄗㄜˊ
  • I MJ

不则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同“否则”。犹言则,就。不,助词,无义。见“不咱”。不循法度。同“否则”。不只;不止。按,原释“不只;不止”,不确,当为“不是”意。“则”用在副词后有“是”义。参见“也则”、“但则”。参见:“但则、

引证解释

⒈  同“否则”。

⒉  犹言则,就。不,助词,无义。

《逸周书·祭公》:“我不则寅哉,寅哉!”
孔晁 注:“寅,敬也。不则,犹言则也。”

⒊  不循法度。

《汉书·贾谊传》:“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考於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匡其不及。”
颜师古 注:“则,法也。”

⒋  不只;不止。

宋 杨万里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诗之八:“即今遍地欒枝锦,不则梢头几点红。”
元 无名氏 《盆儿鬼》第一折:“他不则説出来,必然做出来。”

⒌  见“不咱”。

⒍  同“否则”。

《资治通鉴·后唐潞王清太元年》:“时 潞王 使者多为邻道所执,不则依阿操两端,惟 陇州 防御使 相里金 倾心附之。”
胡三省 注:“不读曰否。”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説话不迂腐,十句之中定有一二句超脱;行文不板实,一篇之内但有一二段空灵,此即可以填词之人也。不则另寻别计,不当以有用精神,费之无益之地。”

国语辞典

⒈  超出某一特定的范围或数目。元·白朴也作「不止」、「则不」。

《京本通俗小说·碾玉观音》:「郡王给与身价,因此取名秀秀养娘。不则一日,朝廷赐下一领团花绣战袍,当时秀秀依样绣出一件来。」
《梧桐雨·第二折》:「不则向金盘中好看,便宜将玉手擎餐。」

不则(bu ze)同音词

  • 1、逋责[bū zé ]

    1.见"逋债"。

  • 2、不择[bù zé ]

    1.不拒绝。 2.不躱避。 3.不区分。 4.不挑选。

  • 3、布帻[bù zé ]

    1.布制的头巾。

  • 4、簿责[bù zé ]

    1.依据文书所列罪状逐一责问。

不则词语接龙

  • 1、1.不但,不止。
  • 2、1.唯有,只有。
  • 3、1.汉字偏旁之一的名称。亦称立刀。楷书形状为"刂",如"削"﹑"刮"等字右边的部分。
  • 4、1.犹言法度。
  • 5、助词。表示祈使、解释等语气:阿舅,救我则个|待朕与诸臣消愁解闷则个。
  • 6、1.犹言只管,只顾。
  • 7、1.嬉戏作乐。 2.指供作玩赏的什物。
  • 8、1.成规;定例。 2.清代指汇集《会典》的新例疑义等所编成的行政法典。
  • 9、1.谓发出气息。
  • 10、1.只管。
  • 11、1.犹言怎么;做什么。
  • 12、1.作声。
  • 13、副词。只好;只得:既做了朝廷的百姓,死也则索要做|等多时不见来,则索独立在花荫下。
  • 14、1.谓以天为法,治理天下。语出《论语.泰伯》:"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 2.唐武后谥则天顺圣皇后,世称武则天。
  • 15、1.犹言地位卑微。则,通"侧"。
  • 16、1.旧时我国少数民族水族居住地地方区域名称。参阅清李宗昉《黔记》卷四。
  • 17、1.效法。
  • 18、1.亦作"则效"。 2.效法。语出《诗.小雅.鹿鸣》:"君子是则是效。"毛传:"是则是效,言可法效也。"
  • 19、1.象声词。
  • 20、1.《书.皋陶谟》:"知人则哲,能官人。"后以"则哲"谓知人。
  • 21、1.棺盖合缝用的榫头。
  • 22、剧钱1.宋代节日分送的供娱乐用的钱。
  • 23、剧孩儿1.宋代内宫为后妃奏乐的小女孩。
  • 24、责主1.债主,债权人。

不则的相关查询

不则的意思解释、不则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