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ónɡ yīn  ]
  • ㄊㄨㄥˊ 一ㄣ
  • M UJF
  • 名词

同音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同一读音。

同音字。

unisonance;

引证解释

⒈  音调相和。

《诗·小雅·鼓钟》:“鼓钟钦钦,鼓瑟鼓琴,笙磬同音。”
郑玄 笺:“同音者,谓堂上堂下八音克谐。”

⒉  声音相同。

《韩诗外传》卷五:“故同明相见,同音相闻,同志相从,非贤者莫能用贤。”
汉 繁钦 《与魏文帝笺》:“都尉 薛访 车子,年始十四,能喉囀引声,与笳同音。”

⒊  比喻说同样的话。

《法苑珠林》卷十三:“时千梵王异口同音,而説偈言。”

⒋  同一读音。

清 俞樾 《小浮梅闲话》:“又一室曰‘菹库’,復有神曰 蔡伯喈。则‘蔡’‘菜’同音,沿讹已久。”
元曲以‘菜佣’为‘蔡邕’,非无自矣。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第二章:“所谓直音,就是以同音字注音,如‘乐,音洛’,‘说,音悦’。”

同音(tong yin)同音词

  • 1、铜音[tónɡ yīn ]

    1.铜器的响声。形容洪亮的声音。

  • 2、铜印[tónɡ yìn ]

    1.铜制的印章。官私皆用。官用代表一定的官阶。汉代禄六百石以上佩之﹐南朝诸州刺史多用铜印﹐唐诸司﹑宋六部以下用铜印﹐清府﹑州﹑县皆用铜印。

  • 3、通姻[tōnɡ yīn ]

    1.犹通婚。

  • 4、通音[tōnɡ yīn ]

    1.传达消息,互通音讯。

  • 5、通堙[tōnɡ yīn ]

    1.开浚堵塞的水道使通畅。

  • 6、通淫[tōnɡ yín ]

    1.群居杂交。 2.犹淫乱。

  • 7、通隐[tōnɡ yǐn ]

    1.旷达的隐士。

  • 8、通印[tōnɡ yìn ]

    1."通印子鱼"的省称。

  • 9、桐音[tónɡ yīn ]

    1.琴声。

  • 10、同寅[tónɡ yín ]

    1.犹同僚。

同音词语接龙

  • 1、1. 对前后相邻的一个元音的读音的影响。
  • 2、1.语音学上用来记录语音的符号,如国际音标。
  • 3、1.即声波。能引起听觉的振动波。 2.指声响。
  • 4、1.表现诗歌节奏的音组。也称顿。
  • 5、1.用钢材制成的发声仪器。形状像叉子,用小木槌敲打发出声音。音叉的长短厚薄不同,能产生各种音高的声音,可以用来调整乐器和帮助歌唱者定出音高。
  • 6、声音尘埃。比喻信息或踪迹:音尘悄然|咸阳古道音尘绝。
  • 7、1.音乐术语。指两音间的距离,亦即两音在高度上的差异。
  • 8、1.犹音信。 2.犹言语。
  • 9、1.言谈;辞令。 2.文词。 3.音调歌词。
  • 10、1.录音磁带。
  • 11、1.发声说话﹑吟诵诗文时的腔调。 2.指乐曲的旋律。泛指乐声。
  • 12、1.汉字字音的读法。 2.日文中汉字的一种读法,用汉字原来的音读汉字。因汉字词语传入日本的时间和来源不同,有"吴音"﹑"汉音"等分别。
  • 13、音乐术语。乐谱中用以表示音的长度的符号。常用的有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种。音符由符头、符干、符尾构成。成组的带符尾的音符,可用横线代替个别的符尾,如以b16a代替b16bb16db16d,以b16e代替b16db16db16db16d等。音符后加附点的称“附点音符”,其时值较原音符增长二分之一,如b16c等于b16f+b171的时值,b172等于b171+b16b的时值。
  • 14、1.声音的高低。由音波振动的频率来决定。频率高则音高;低则音低。音高是构成语音的要素之一。汉语里音高变化有区别词义的作用,如"妈"﹑"麻"﹑"马"﹑"骂"四个字的声调不同,即音高的不同。 2.音乐声学术语。指听觉赖以分辨乐音高低的特性。
  • 15、1.指诗歌的格律。
  • 16、1.乐官。
  • 17、1.诗文;书信。
  • 18、1.音信;消息。
  • 19、1.反切的一种。指反切上字与所切之字声母相同,反切下字与所切之字声调及韵母相同。也称"音和切"。
  • 20、1.犹美名。 2.指人的音容仪态。
  • 21、1.指琴上供按弦时识音的标志。亦指琴或乐曲。 2.美音;德音。 3.指音容。 4.犹音讯;书信。
  • 22、1.对来信的敬称。
  • 23、1. 五线谱的音阶。
  • 24、1.见"音技"。

同音的相关查询

同音的意思解释、同音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