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ōu dīnɡ  ]
  • ㄔㄡ ㄉ一ㄥ
  • RM SGH

抽丁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旧社会反动统治者强迫青壮年去当兵。也说“抽壮丁”

press-gang;

引证解释

⒈  抽壮丁。旧时征兵的方式。

宋 文天祥 《己未上皇帝书》:“古人抽丁之法,或取之三家,或取之五家。”
徐特立 《抗日十大纲领》:“现在抽丁的办法,引起人民逃跑,尤其是用抽签的办法,往往单丁被抽,而一家二丁三丁的没有被抽,更使人民反对。”
沙汀 《在其香居茶馆里》:“因为以往抽丁,像他这种家庭一直就没人中过签。”

国语辞典

⒈  古时征发壮丁服役。

《清史稿·卷三六二·列传·杨頀》:「农工商贾各有其业,若预选送营,旷日失业,与抽丁何殊?」

如:「朝廷下令抽丁。」

抽丁(chou ding)同音词

  • 1、雠订[chóu dìnɡ ]

    1.校勘订正。

  • 2、雠定[chóu dìnɡ ]

    1.校勘审定。

抽丁词语接龙

  • 1、1.人口档案。
  • 2、1.颠倒。丁﹑颠双声,通用。
  • 3、1.表示极少或极小。
  • 4、1.壮健貌。 2.漫远貌。 3.指汉丁令威。 4.冰冷貌。
  • 5、象声词,形容玉石、金属等撞击的声音:玉佩~。也作丁冬。
  • 6、同‘丁东’。
  • 7、1.四方。
  • 8、1.壮健的男子。 2.唐代丁谓正役,夫谓杂徭。后泛指服力役的人夫。
  • 9、又称“丁税”、“丁银”。中国古代政府对成年男子征收的税。具有代替劳役的性质。成丁服役的年龄,各代规定不一,最低为十六岁,最高为六十五岁。到清代,丁赋并入田赋征收。
  • 10、1. 六十甲子的第二十四位。如:乾隆丁亥 (公元1767年) 冬。——清·袁枚《祭妹文》。
  • 11、1.谓蚊蝇叮咬之害。
  • 12、1.民户。
  • 13、1.底部带有钉齿用以防滑的木鞋。
  • 14、1.人丁档案。
  • 15、1.旧时于每年阴历二月﹑八月第一个丁日祭祀孔子,称丁祭。隋唐日制不一。隋文帝时一年有四祭,唐武德年间改用中丁日祭祀,唐开元年后专用春﹑秋二仲的上丁日举行祭祀。
  • 16、1.即六丁六甲。本为道教神名。后亦泛指天兵天将。
  • 17、〈书〉丁忧。
  • 18、1.夫役和工匠。
  • 19、清代篆刻家。字敬身,号钝丁、砚林、龙泓山人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篆刻以汉印为基础,参以隶意,擅用切刀,方中有圆,朴拙苍古,为浙派“西泠八家”之首。著有《武林金石录》、《砚林诗集》等。
  • 20、1.以紬绢折纳的丁赋。
  • 21、1.茶名。
  • 22、人口:国家丁口连四海|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
  • 23、1.少壮。
  • 24、1.古代课税,征徭役,以年龄分为黄﹑小﹑中﹑丁﹑老五类。丁中为其中主要两类。此制始于北齐。历代迭有变更。

抽丁的相关查询

抽丁的意思解释、抽丁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