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àn shì  ]
  • ㄢˋ ㄕˋ
  • PVS PYM

案视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调查。

引证解释

⒈  犹调查。

《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 子 光远 得书上变,后遣使案视。”
宋 苏轼 《上文侍中论榷盐书》:“顷者三司使 章惇 建言,乞榷 河北 京东 盐,朝廷遣使案视,召 周革 入覲,已有成仪矣。”

案视(an shi)同音词

  • 1、暗石[àn shí ]

    1.即暗礁。宋梅尧臣有《暗石》诗。诗云:"聚石如伏兵,敛敛波下立。"

  • 2、暗时[àn shí ]

    1.昏暗的时代。

  • 3、暗蚀[àn shí ]

    1.暗中损伤。

  • 4、暗世[àn shì ]

    1.昏昧的时代。

  • 5、暗示[àn shì ]

    用含蓄、间接的方式使他人的心理、行为受到影响。暗示者可以是个人、群体(外来暗示),也可以和受暗示者同为一人(自我暗示)。可采用言语,也可通过手势、表情、动作以及环境进行。影响暗示的因素有暗示者的特征(如性别、年龄、知识、地位、威信等)、受暗示者的特征(如年龄、知识经验、性格等)以及当时的客观情况。暗示被用于心理治疗和广告、宣传等广泛领域。

  • 6、暗事[àn shì ]

    1.不光明磊落的事。

  • 7、暗饰[àn shì ]

    1.谓在无人看见的地方,也注意修饬自己的品德和行为。

  • 8、暗室[àn shì ]

    ①黑暗无光的屋子:楼下有一间暗室,堆放杂物。 ②洗印照片的工作室,完全阻绝自然光进入:胶卷送到暗室去冲洗了。

  • 9、安时[ān shí ]

    1.安于时运。 2.安定时势。

  • 10、安食[ān shí ]

    1.谓安稳的生活。

案视词语接龙

  • 1、1.照顾保育。
  • 2、1.古代词臣奉旨修正诏谕一类公文,称"视草"。 2.泛指代皇帝起草诏书。
  • 3、1.察看;审察。 2.巡视纠察。 3.考察;上级人员到下属机构检查工作。
  • 4、摄影术语。指取景器看到的物像范围位置与镜头摄入的物像范围位置不一致的现象,系因取景器与镜头分处两个视点所造成。校正的方法有两种:(1)使取景器轴线与镜头主轴成一定角度;(2)改变取景器高度。
  • 5、1.临朝听政。
  • 6、1.谓责其成功。
  • 7、观察或分析事物的着眼点:作者的~比较独特,文章很有新意。
  • 8、1.目光端正。语本《国语.周语下》:"视无还,端也。"后亦以"视端"为正直坦诚之相。
  • 9、1.古代人死,以玉含其口中。后因称送终为"视含"。
  • 10、1.看望问安。 2.察看。
  • 11、1.照看护理。
  • 12、1.指挥。视,通"指"。
  • 13、1.侍奉或探望病人。
  • 14、观察物体时,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人眼光心处所成的夹角。物体的尺寸越小,离观察者越远,则视角越小。正常眼能区分物体上的两个点的最小视角约为1分。
  • 15、视野;眼界:船刚转弯,几点灯火进入~|参观了科技新成果展览,~大开。
  • 16、1.古官名。掌望气预言灾祥之事。
  • 17、感受和辨别光的明暗、颜色等特性的感觉。眼睛是视觉的感受器官。引起视觉的适宜刺激是波长380~780纳米的可见光波,在这个范围内,波长不同引起不同的颜色感觉。
  • 18、1.用以观察的小孔。
  • 19、1.在一定距离内眼睛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
  • 20、1.古官名。扶持瞽师,兼掌作乐。
  • 21、1.亲往哭吊。
  • 22、1.目光不定的样子。
  • 23、1.观察其行为。 2.察看巡行。
  • 24、1. 视觉缺失。

案视的相关查询

案视的意思解释、案视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