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听讼法之一。谓观察受审讯者的眸子而知其曲直。
⒉ 谓看人语态即知其意;见人容态即知其所欲言。
引《周礼·秋官·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郑玄 注:“观其眸子,视不直则眊然。”贾公彦 疏:“目为心视,视由心起。理若直实,视盼分明;理若虚陈,视乃眊乱。”
引《列子·仲尼》:“老聃 之弟子有 亢仓子 者,得 聃 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宋 苏轼 《闻正辅表兄将至以诗迎之》:“目听不任耳,踵息殆废喉。”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青梅》:“梅 亦善候伺,能以目听,以眉语,由是一家俱怜爱之。”
⒈ 看人的笑貌容态,就能知道他所想要说的话。
引《列子·仲尼》:「得聃之道,能以耳视而目听。」
⒉ 古时听讼之法。
引《周礼·官秋·小司寇》:「以五声听狱讼,求民情。一曰辞听,二曰色听,三曰气听,四曰耳听,五曰目听。」
1.树干。 2.木棒。
1.幕客办公之所。
1.营帐前的空地。
1.墓地上的碑亭。
1.墓周院庭。
目听的意思解释、目听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