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ònɡ kū  ]
  • ㄊㄨㄥˋ ㄎㄨ
  • NFCE KKDU

恸哭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放声痛哭,号哭。

听见青年和老人抽泣和恸哭。
宫中皆恸哭。——唐·李朝威《柳毅传》
捧诏恸哭。——清·梁启超《谭嗣同传》

wail; cry one's heart out;

引证解释

⒈  痛哭。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彦 见之,抱母慟哭,絶而復苏。”
宋 王安石 《叹息行》:“官驱羣囚入市门,妻子慟哭白日昏。”
清 吴伟业 《圆圆曲》:“慟哭六军俱縞素,衝冠一怒为红颜。”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十六回:“周丑孩 一见父亲成了这般光景,一下扑过去伏在身上,放声恸哭起来。”

国语辞典

⒈  非常哀伤的大哭。唐·李白〈古风〉五九首之五四:「晋风日已颓,穷途方恸哭。」也作「痛哭」。

《儒林外史·第三三回》:「杜少卿又在柩前恸哭了一场,方才回来。」

恸哭(tong ku)同音词

  • 1、筒裤[tǒnɡ kù ]

    从裤中裆部位至脚口的尺寸大小一样,形成筒状裤腿的西装裤。裤管宽松、挺直,给人以整齐、稳重的美感。多与西服、西式大衣配套穿用。老年、中年和青年皆宜。

  • 2、童枯[tónɡ kū ]

    1.光秃枯竭。

  • 3、痛哭[tònɡ kū ]

    1.大声哭泣;尽情地哭。

  • 4、痛苦[tònɡ kǔ ]

    1.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 2.使身体或精神感到非常难受的事。 3.疼痛苦楚。 4.指使疼痛苦楚。 5.犹沉痛﹐深刻。

  • 5、痛酷[tònɡ kù ]

    1.极其悲痛;惨痛。

恸哭词语接龙

  • 1、口头上向人叫苦装穷。
  • 2、号丧(háo∥sāng)。
  • 3、哭着诉说或控诉:她向大伙~自己的遭遇。
  • 4、1.见"哭秦庭"。
  • 5、1.丧礼仪节。边哭边顿足。
  • 6、1.相传三国吴孟宗母嗜食笋,值冬无笋,宗入竹林悲泣哀叹,忽见有笋生出,得以供母。事见《三国志.吴志.孙晧传》裴松之注引《楚国先贤传》。
  • 7、1.即苦主。命案中被害人的家属。
  • 8、1.哭吊祭奠。
  • 9、1.大声哭叫。
  • 10、1.大声哭叫。
  • 11、1.旧时地方民俗。嫁女时,家人或请人哭送,表示不忍女儿离去。
  • 12、1. [方]∶哭。2.哭鼻子。
  • 13、1.帝后死丧,集众定时举哀叫哭临。 2.泛称人死后集众举哀或至灵前吊祭。
  • 14、在灵柩或灵位前痛哭。
  • 15、1.清代皇帝死后,地方官吏士绅到万寿宫或庙宇等处哭奠,称哭庙。
  • 16、1.啼声如哭的鸟,如鸱鸺。
  • 17、(轻声)哭:低声~。
  • 18、①戏曲演唱中表示哭泣的行腔。 ②(~儿)说话时带哭泣的声音。
  • 19、秋风1. 悲秋,对着秋风哭泣。。
  • 20、丧棒旧俗出殡时孝子拄的棍子,上面缠着白纸。
  • 21、丧棍1.见"哭丧棒"。
  • 22、丧脸1.形容不高兴或神情沮丧的面孔。 2.比喻阴天。
  • 23、昭陵1.唐制,臣民有冤者,可到昭陵(太宗墓)哭诉。唐李洞逸句:"公道此时如不得,昭陵恸哭一生休。"后因以"哭昭陵"为哭诉冤恨之典。
  • 24、鼻子哭(含诙谐意):输了不许~。

恸哭的相关查询

恸哭的意思解释、恸哭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