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ɡuān yí  ]
  • ㄍㄨㄢ 一ˊ
  • PN WYR

官仪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官府的礼仪。

⒉  做官者的仪容风度。

引证解释

⒈  官府的礼仪。

宋 苏轼 《神宗皇帝挽词》之二:“典礼从 周 旧,官仪与 汉 隆。”
宋 曾巩 《谢赐<唐六典>表》:“窃典故之绪餘,少裨寡陋;审官仪之委曲,益励疲駑。”
宋 岳珂 《愧郯录·鱼袋》:“国初,承 五季 草创,官仪未备。”

⒉  做官者的仪容风度。

明 沉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乍瞻雅范,颇露官仪。二位莫非微服过 宋 者乎?”

官仪(guan yi)同音词

  • 1、贯一[ɡuàn yī ]

    1.统贯于某一个基本观念。语本《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杨伯峻注:"贯,贯穿,统贯。"

  • 2、贯颐[ɡuàn yí ]

    1.亦作"贯顊"。 2.穿通面颊。

  • 3、贯顊[ɡuàn yí ]

    1.见"贯颐"。

  • 4、贯轶[ɡuàn yì ]

    1.犹贯越,贯通。

  • 5、贯溢[ɡuàn yì ]

    1.盈满外溢。

  • 6、惯一[ɡuàn yī ]

    1.经常,一向如此。

  • 7、冠轶[ɡuàn yì ]

    1.超过。

  • 8、灌溢[ɡuàn yì ]

    1.流布。

  • 9、官衣[ɡuān yī ]

    1.戏曲传统服装。剧中古代一般官员的官服。圆领大襟,有水袖,式样与蟒袍同,但不绣花。颜色按人物身分而分紫﹑红﹑蓝﹑黑等色。

  • 10、官役[ɡuān yì ]

    1.犹职衔。 2.指小官吏和差役。

官仪词语接龙

  • 1、1.指科学技术上用于实验﹑计量﹑观测﹑检验﹑绘图等的器具或装置。
  • 2、1.桥名。故址在今四川省遂宁县。
  • 3、1.战国时期纵横家张仪﹑苏秦的并称。
  • 4、1.凤凰的别称。语本《书.益稷》:"凤凰来仪。"
  • 5、1.古国名。
  • 6、1.仪表;容貌。
  • 7、1.指用为仪仗的伞。
  • 8、1.战国时张仪与靳尚的并称。二人为屈原外交﹑政治主张的敌对者。
  • 9、1.宫廷乐章的美称。语本《书.益稷》:"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孔传:"韶,舜乐名。"
  • 10、1.战国辩士张仪之舌。指能言善辩的舌头。语本《史记.张仪列传》:"张仪已学而游说诸侯。尝从楚相饮,已而楚相亡璧,门下意张仪……共执张仪,掠笞数百,不服,醳之。其妻曰:'嘻!子毋读书游说,安得此辱乎?'张仪谓其妻曰:'视吾舌尚在否?'其妻笑曰:'舌在也。'仪曰:'足矣。'"
  • 11、1.指仪狄。
  • 12、指典礼秩序形式:签字仪式。
  • 13、1.古代依照礼仪制度佩带或应用的装饰物。
  • 14、1.仪式;礼节。
  • 15、1.礼仪规定的等级。
  • 16、1.泛称地方司法机构。
  • 17、1.古台名。旧址在今河南省虞城县西南。 2.泛称行礼仪的高台。
  • 18、指人的容貌举止风度等:仪态万方。
  • 19、1.鸿胪寺的别称。
  • 20、1.礼仪的程序法式。
  • 21、1.测候天体。 2.与天相比配。 3.宋代所用历法之一。
  • 22、1.见"仪同三司"。
  • 23、1.揣想忖度。
  • 24、1.仪容;外表。

官仪的相关查询

官仪的意思解释、官仪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