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ái fú  ]
  • ㄊㄞˊ ㄈㄨˊ
  • CK TWF

台符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唐颜师古注:“孟康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应劭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因以“台符”喻指宰相之职权如中阶,有承上启下之功用。

引证解释

⒈  朝廷的诏书。

《汉书·东方朔传》“愿陈《泰阶六符》” 唐 颜师古 注:“孟康 曰:‘泰阶,三台也。每台二星,凡六星。符,六星之符验也。’ 应劭 曰:‘泰阶者,天之三阶也。上阶为天子,中阶为诸侯公卿,下阶为士庶人。’”
宋 赵与时 《宾退录》卷三:“左右置相,以总吾喉舌之司;东西分臺,以斡我钧衡之任。居中如鼎足之峙,承上若台符之联。”
《北史·元暹传》:“﹝ 暹 ﹞欲规府人及商胡富人财物,诈一臺符,誑诸豪等,云欲加赏。一时屠戮,所有资财生口,悉没自入。”
宋 吴曾 《能改斋漫录·神仙鬼怪》:“嘉祐 八年, 丰城 李君仪 为 袁州 军事推官。明年,被臺符,权知 萍乡县 事。”

台符(tai fu)同音词

  • 1、鲐腹[tái fù ]

    1.鯸鲐的腹腴。鯸鲐即河豚,其腹肉肥味美。

  • 2、太府[tài fǔ ]

    1.官名。《周礼.天官》有大府﹐掌府藏会计。秦汉并其职于司农少府。南朝梁置太府卿﹐专管皇室的库储出纳。北齐曰太府寺。北周有太府中大夫﹐掌贡赋货贿。唐曾改太府为外府﹐掌国家钱谷的保管出纳﹐旋复旧。宋以太府半属国家行政﹐半属宫廷事务。辽﹑金﹑元改宋以前的太府寺为太府监。明废。参阅《通典.职官八》﹑《续通典.职官八》。

  • 3、太父[tài fù ]

    1.祖父。

  • 4、太傅[tài fù ]

    1.官名。(1)三公之一。周代始置﹐辅弼天子治理天下。《书.周官》:"立太师﹑太傅﹑太保,兹惟三公,论道经邦,燮理阴阳。"秦废。汉复置,次于太师。历代沿置,多以他官兼领。明清则为赠官﹑加衔之用,并无实职。参阅《历代职官表》卷六七。(2)辅导太子的官﹐西汉时称为太子太傅。

  • 5、台甫[tái fǔ ]

    对人的敬称,用于询问表字,犹言尊姓、大号:请教台甫怎么称?

  • 6、台府[tái fǔ ]

    1.御史府。 2.指中央政府机构。

  • 7、台辅[tái fǔ ]

    1.三公宰辅之位。

  • 8、台傅[tái fù ]

    1.指太傅。太傅为三公之一,故称。

台符词语接龙

  • 1、1.见"符葆"。
  • 2、1.亦作"符宝"。 2.即附宝。相传为黄帝的生母。
  • 3、1.外表。 2.显露的征兆。
  • 4、1.即傅别。古代的一种债券。分别为二﹐双方各持其一以为凭证。
  • 5、1.亦作"符彩"。 2.美玉的文理色彩。 3.比喻人的外表仪容。 4.指文艺才华。
  • 6、1.见"符采"。
  • 7、1.古代官署中主管印信的处所。
  • 8、1.见"符策"。
  • 9、1.亦作"符册"。 2.符契简策。
  • 10、1.亦作"符谶"。 2.符图谶纬的统称。泛指各种预言未来的神秘文书。
  • 11、1.见"符敕"。
  • 12、1.亦作"符勅"。 2.敕命文书。 3.指符箓。
  • 13、1.古代符信之一。用于出入门关。 2.指兵符。
  • 14、1.挂在小孩颈上的布制袋形护身符。
  • 15、1.符移关牒等公文的统称。 2.官符和度牒。官府给予僧道的证明文件。
  • 16、1.犹符术。
  • 17、1.唐制﹐定期通过考试铨选官员﹐凡达到标准的﹐朝廷给符并加盖"尚书吏部告身之印"于其上﹐谓之"告身"﹐又称符告。
  • 18、1.道教指守护符箓的神官。
  • 19、①记号;标记:标点~ㄧ文字是记录语言的~。 ②佩带在身上表明职别、身分等的标志。
  • 20、(数量、形状、情节等)相合:~事实 ㄧ这些产品不~质量标准。
  • 21、1.克制鬼神的符咒。
  • 22、1.即铜虎符。汉制﹐朝廷授予郡守铜虎符﹑竹使符﹐后因以指州郡长官的职权。
  • 23、1.桔梗的别名。
  • 24、1.见"符扈"。

台符的相关查询

台符的意思解释、台符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