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ié lí  ]
  • ㄐ一ㄝˊ ㄌ一ˊ
  • BNHG TQT

孑黎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遗民;残存的百姓。

引证解释

⒈  遗民;残存的百姓。

清 薛福成 《诰授资政大夫江苏巡抚张公五十寿序》:“追溯十稔以前, 江 南北无完土,孑黎喁喁,不得一夕甘寝,赖 淮 军百战而出诸水火之中。”
清 薛福成 《中兴叙略上》:“贼因诡道擣我 杭 郡,俾我精鋭南趋,乘间袭吾戎垒。师熸帅殉,列城崩溃,乘势脇略,尽收 吴 浙 膏腴地,孑黎孤城,喁喁北望。”

孑黎(jie li)同音词

  • 1、结缡[jié lí ]

    古代嫁女的一种仪式。女子临嫁,母亲给她结上佩巾。语出《诗·豳风·东山》:“亲结其缡。”后即以“结缡”指结婚。

  • 2、结褵[jié lí ]

    1.见"结缡"。

  • 3、杰立[jié lì ]

    1.卓立;杰出。 2.耸身而立。 3.高耸。

  • 4、孑立[jié lì ]

    孤立无依:茕茕孑立|孑立四无倚。

  • 5、解离[jiě lí ]

    1.分离;拆散。 2.药草名。即防己。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防己》。

  • 6、解理[jiě lǐ ]

    矿物受打击后会沿一定方向裂开的特性。裂开产生的光滑平面称解理面。是由于矿物晶体内部结构所决定的,不同矿物的解理方向数目不同,有一、二、三、四、六个等方向;解理面的完善程度也不同。是鉴别矿物的一个重要依据。

  • 7、解吏[jiě lì ]

    1.押运官家货物或人犯的差官。

  • 8、节离[jié lí ]

    1.草枯萎时茎节断落。

  • 9、阶历[jiē lì ]

    1.犹经历。

  • 10、阶厉[jiē lì ]

    1.祸害的开端﹐导致祸害。 2.指导致祸害的人。

孑黎词语接龙

  • 1、1.复姓。明代有黎伯滚。见《大足县志》。
  • 2、1.黎族人所织的布。
  • 3、1.黎族人的首领。
  • 4、1.即黎幕。
  • 5、1.黎民。
  • 6、犹黎民。百姓;民众:黎庶安居,必王者也。
  • 7、1.黎人习俗。
  • 8、1.黎族所生产的毯子。
  • 9、1.指酒涡。黎,通"梨"。
  • 10、1.黎民。
  • 11、1.黎民中的贤者。
  • 12、1.黑暗与光明。
  • 13、1.见"黎元"。
  • 14、1.谓众多的贤士才人。
  • 15、1.指殷代诸侯国黎国。
  • 16、百姓;民众:穷年忧黎元。
  • 17、1.用藜的老茎制成的手杖。黎,通"藜"。
  • 18、1.亦作"黎蒸"。 2.黎民,众民。
  • 19、1.见"黎烝"。
  • 20、1.黎族群众。
  • 21、1.黎人的装束打扮。
  • 22、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南。
  • 23、1.黎民赤子。 2.黑色和赤色。
  • 24、1.黎族人所生产的一种用作卧具的杂色织品。

孑黎的相关查询

孑黎的意思解释、孑黎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