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ì xínɡ  ]
  • ㄕˋ ㄒ一ㄥˊ
  • GK TGS

事行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事迹。

⒉  行为;品行。

⒊  行事,做事。

⒋  指社会伦理关系。

引证解释

⒈  事迹。

《管子·正世》:“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显於后世者,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事行不必同,所务一也。”
《北齐书·李希光传》:“萧轨、王敬宝 事行,史闕其传。”
明 宋濂 《故温州路总管府判官宣君墓志铭》:“彦照 之事行,其都凡如此。”

⒉  行为;品行。行,旧读xìng。

《荀子·儒效》:“凡事行有益于理者,立之。”
《韩诗外传》卷二:“上之人所遇,色为先,声音次之,事行为后。”
《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卢光启》:“唐 末举人,不问事行文艺,但勤於请謁,号曰精切。”

⒊  行事,做事。

《荀子·王制》:“立身则从佣俗,事行则遵佣故。”

⒋  指社会伦理关系。

《礼记·乐记》:“律小大之称,比终始之序,以象事行。”
郑玄 注:“以象事行,宫为君,商为臣。”
孔颖达 疏:“以象事行者,谓使人法象五声,是事行也;若宫象君,商象臣,角象民,徵象事,羽象物,是以象事行也。”

事行(shi xing)同音词

  • 1、施刑[shī xínɡ ]

    1.行刑。

  • 2、施行[shī xínɡ ]

    根据既定方针、办法、规章等做:按章施行|本条例自明年1月1日起施行。

  • 3、驶行[shǐ xínɡ ]

    1.行驶。

  • 4、时形[shí xínɡ ]

    1.经常出现。

  • 5、食性[shí xìnɡ ]

    1.对食物的好恶习性。 2.今指动物吃食料的习性。以动物为食的叫肉食性﹐以植物为食的叫草食性﹐以动物和植物为食的叫杂食性。

  • 6、实行[shí xínɡ ]

    1.实际的行动。 2.用行动来实现理论﹑纲领﹑政策﹑计划等。 3.犹德行,操行。

  • 7、事形[shì xínɡ ]

    1.指文章中事物的铺陈。 2.犹情况,情势。

  • 8、时兴[shí xìnɡ ]

    当前流行的:时兴穿跑鞋。

  • 9、时行[shí xínɡ ]

    1.四时运行。 2.应时而下。 3.当时流行的;时髦的。

  • 10、示形[shì xínɡ ]

    1.古代兵家战术用语。指行军布阵表面所显示的意图。语出《孙子.计》:"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杜牧注:"《传》曰:'鸷鸟将击,必藏其形。'如匈奴示羸弱于汉使之义也……韩信盛兵临晋而渡于夏阳,此乃示以近形而远袭敌也。"

事行词语接龙

  • 1、1.往来;出入。语出《逸周书.大聚》:"市有五均,早莫如一,送行逆来,振乏救穷。" 2.走来。
  • 2、1.谓器物质量差,不坚牢。
  • 3、1.过路青年。 2.旧时称男家派遣到女家迎亲的人为"行郎"。
  • 4、1.即走廊。有顶的走道。
  • 5、1.颁布。
  • 6、1.书体名。近似行书的楷书。
  • 7、1.进行审问。
  • 8、1.且看。 2.复看,又看。
  • 9、1.谓可以行道。
  • 10、1.行旅;客居。 2.过客;旅客。 3.指后到的客人。与坐客相对。
  • 11、1.奔腾于太空。
  • 12、1.放声哭;且行且哭。
  • 13、1.行事勤苦。
  • 14、书写或排印文字的行列款式。
  • 15、文字的书写或排印的形式,包括字序和行序。一般汉字直行字序由上而下,行序由右而左;汉字横行字序由左而右,行序由上而下。
  • 16、1.亦作"行刼"。 2.进行劫掠。
  • 17、1.见"行劫"。
  • 18、1.亦作"行絜"。 2.德行高洁。
  • 19、1.消解,发散。 2.佛教语。谓心所取之境相。
  • 20、1.指副使。
  • 21、1.出行车辆的布篷。
  • 22、1.犹行贿。贿赂。
  • 23、1.向前行走(多用于队伍)。
  • 24、1.路旁饿死的人。

事行的相关查询

事行的意思解释、事行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