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ānɡ yú  ]
  • ㄈㄤ ㄩˊ
  • SYT SWGJ

枋榆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枋树与榆树。喻狭小的天地。

引证解释

⒈  枋树与榆树。喻狭小的天地。参见“榆枋”。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诗之三:“短翼愧卑栖,惻愴伤枋榆。愿假长风力,南溟徙归途。”
清 赵翼 《华山纪游》诗:“今朝忽兴发,奋决枋榆起。”

枋榆(fang yu)同音词

  • 1、房宇[fánɡ yǔ ]

    1.屋宇,房子。

  • 2、房御[fánɡ yù ]

    1.指宫中女官。

  • 3、鲂鱼[fánɡ yú ]

    1.鳊鱼的古称。

  • 4、访宇[fǎnɡ yǔ ]

    1.犹卜居﹑卜宅。选择住处。

  • 5、方隅[fānɡ yú ]

    边疆:世道初艰,方隅多难。

  • 6、方舆[fānɡ yú ]

    地。古人认为地载万物,如同车舆:漫漫方舆。

  • 7、方语[fānɡ yǔ ]

    1.即方言。

  • 8、方域[fānɡ yù ]

    1.地方;国内。

  • 9、方喻[fānɡ yù ]

    1.比喻;比拟。

  • 10、防隅[fánɡ yú ]

    1.位于山隅之水防。

枋榆词语接龙

  • 1、1.用以策马的榆树枝。
  • 2、1.见"榆荚"。
  • 3、1.指白榆星。
  • 4、1.同"榆沈"。
  • 5、1.用榆木做的经函。
  • 6、1.生在榆树上的木耳。
  • 7、1.榆树与枋树。比喻狭小的天地。
  • 8、1.榆树。枌,白榆。 2.指故乡。
  • 9、1.即榆面。
  • 10、1.黄帝时良医名。
  • 11、1.即榆罔。
  • 12、1.即榆罔。
  • 13、1.即榆罔。
  • 14、1.用榆叶煮成的稠粥。
  • 15、1.用榆荚和榆面煮成的羹。
  • 16、1.古地名。在今河南省中牟县南。 2.即古海关。古称渝关﹑临榆关﹑临渝关,明改为今名。其地古有渝水,县与关都以水得名。在今河北省秦皇岛市。 3.泛指北方边塞。
  • 17、1.榆荚串子。借指钱串。
  • 18、1.泛指星光。
  • 19、1.《周礼.夏官.司爟》"四时变国火"汉郑玄注:"郑司农说以鄹子曰:'春取榆柳之火。'"本谓春天钻榆﹑柳之木以取火种,后因以"榆火"为典,表示春景。
  • 20、1.古刑具。榆木做的枷。
  • 21、1.亦作"榆筴"。 2.榆树的果实。初春时先于叶而生,联缀成串,形似铜钱,俗呼榆钱。 3.汉代钱币名。即荚钱。重三铢,钱面有"汉兴"二字。
  • 22、1.榆叶嫩芽。因形似椒,故称。
  • 23、槿1.榆与堇。皮有滑汁,古代常用作使菜肴滑润的调味品。
  • 24、1."桑榆晩景"之省。比喻晩年。

枋榆的相关查询

枋榆的意思解释、枋榆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