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ú là  ]
  • ㄈㄨˇ ㄌㄚˋ
  • ESY EAJG

脯腊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干肉。

⒉  引申为皮肉干枯。

引证解释

⒈  干肉。

《周礼·天官·腊人》:“掌乾肉,凡田兽之脯腊、膴胖之事。”
郑玄 注:“薄析曰脯。棰之而施薑桂曰锻脩。腊,小物全乾也。”
《齐民要术·脯腊》“作五味脯” 缪启愉 校释:“关於脯和腊,混称时都是乾肉,分指则有别……大动物析成条片的叫做‘脯’,小动物全作的叫做‘腊’。”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大内》:“凡饮食时新花果、鱼虾鳖蟹、鶉兔脯腊、金玉珍玩衣著,无非天下之奇。”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人部一》:“尧 舜 至圣,身如脯腊; 桀 紂 无道,肥肤三尺。”

⒉  引申为皮肉干枯。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金玉在九窍,则死人为之不朽;盐滷沾於肌髓,则脯腊为之不烂。”

脯腊(pu la)同音词

  • 1、扑拉[pū lā ]

    1.象声词。形容拍翅等声音。

  • 2、扑剌[pū lá ]

    1.方言。错乱。

  • 3、铺拉[pū lā ]

    1.照管﹐看顾。

  • 4、噗喇[pū lā ]

    1.象声词。禽鸟拍翅声。

  • 5、蹼辣[pǔ là ]

    1.跌倒的声音。这里指跌跟头。

脯腊词语接龙

  • 1、(~儿)农历十二月(腊月)初八日。民间在这一天有喝腊八粥的习俗。
  • 2、1.茶的一种。腊﹐取早春之义。以其汁泛乳色﹐与溶蜡相似﹐故也称蜡茶。
  • 3、(~儿)熟肉食的一种,猪的瘦肉泥加肥肉丁和淀粉、作料,灌入肠衣,再经煮和烤制成。
  • 4、1.汉制﹐腊日赐百官钱称"腊赐"。
  • 5、1.极毒。
  • 6、1.指冬至到大寒时给小麦等越冬作物施的肥。
  • 7、1.腊月的寒风。
  • 8、1.梵语lava的音译。古印度计时单位。也译作"罗婆"。
  • 9、1.古人于腊日或腊前一日击鼓驱疫﹐因有是名。 2.泛指岁末或春来的信息。
  • 10、1.犹言寒冬时节。
  • 11、1.即腊梅。
  • 12、1.古代腊祭时的集会。
  • 13、1.元明时京中称南方人的谑语。
  • 14、1.腊月所制的药剂。
  • 15、1.古时岁终祭祀。
  • 16、1.腊月酿制的酒。
  • 17、1.[英lacquer]清喷漆的通称。
  • 18、1.瘌痢的谐音。指黄癣﹐或患黄癣者。
  • 19、1.腊月的严寒。
  • 20、①落叶灌木,叶子对生,卵形,开花以后才长叶子。冬季开花,花瓣外层黄色,内层暗紫色,香味浓。供观赏。 ②这种植物的花。
  • 21、1.亦称"腊八面"。 2.明时宫中于十二月初八日赐食之面。
  • 22、1.腊月酿制的酒。
  • 23、1.谓腊尽春回。
  • 24、1.古官名。天官之属。

脯腊的相关查询

脯腊的意思解释、脯腊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