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uānɡ lǐ  ]
  • ㄕㄨㄤ ㄌ一ˇ
  • CC QGJF

双鲤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两条鲤鱼。

⒉  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唐韩愈《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须致双鲤。”钱仲联集释引孙汝听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宋张辑《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明陈汝元《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引证解释

⒈  两条鲤鱼。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母常欲生鱼,时天寒,冰冻, 祥(王祥 )解衣,将剖冰求之,冰忽自解,双鲤跃出,持之而归。”

⒉  一底一盖。把书信夹在里面的鱼形木板,常指代书信。

唐 韩愈 《寄卢仝》诗:“先生有意许降临,更遣长鬚致双鲤。”
钱仲联 集释引 孙汝听 曰:“古乐府云:‘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宋 张辑 《垂杨柳·寓谒金门》词:“前度兰舟送客,双鲤沉沉消息。”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归田》:“自怜,双鲤音无见,离恨难传,知甚日大刀环。”
一说是结为鲤鱼形的书信。 明 杨慎 《丹铅总录·双鲤》:“古乐府诗:‘尺素如残雪,结成双鲤鱼。要知心中事,看取腹中书。’据此诗,古人尺素结为鲤鱼形,即缄也,非如今人用蜡。 《文选》‘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即此事也。下云烹鱼得书,亦譬况之言耳,非真烹也。”

国语辞典

⒈  书信的代称。参见「双鲤鱼」条。

唐·刘禹锡〈洛中送崔司业使君扶侍赴唐州〉诗:「相思望淮水,双鲤不应稀。」
唐·李商隐〈寄令狐郎中〉诗:「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

双鲤(shuang li)同音词

  • 1、霜梨[shuānɡ lí ]

    1.即梨。梨在霜后收取﹐故称。

  • 2、霜力[shuānɡ lì ]

    1.霜的寒威。

  • 3、霜厉[shuānɡ lì ]

    1.明亮锋利。 2.指庄重严肃。

  • 4、霜利[shuānɡ lì ]

    1.谓明亮锋利。

  • 5、霜栗[shuānɡ lì ]

    1.即栗子。栗子九月霜降乃熟﹐故称。 2.指栗树。

  • 6、孀嫠[shuānɡ lí ]

    1.守寡。

  • 7、爽理[shuǎnɡ lǐ ]

    1.纹理分明。

  • 8、爽利[shuǎnɡ lì ]

    爽快;干脆;利落:办事爽利|爽利果决的口气|动作极其爽利。

  • 9、爽俐[shuǎnɡ lì ]

    1.见"爽利"。

双鲤词语接龙

  • 1、1.旱莲的别名。
  • 2、1.犹鲤庭。
  • 3、1.见"鲤鱼风"。
  • 4、1.竹制的捕鱼器具。状似篓笼。
  • 5、1.犹鲤庭。
  • 6、1.书信。
  • 7、1.书信。
  • 8、《论语·季氏》载,孔鲤“趋而过庭”,其父孔子教训他要学诗、学礼。后因以“鲤庭”为子受父训的典故:鲤庭传事业。
  • 9、1.鱼名。身体侧扁,背部苍黑色,腹部黄白色,嘴边有长短须各一对。肉味鲜美。生活在淡水中。 2.汉蔡邕《饮马长城窟行》:"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后因以"鲤鱼"代称书信。 3.借指传递书信者。
  • 10、1.即鲤鱼。
  • 11、鱼风1.九月风;秋风。
  • 12、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 13、銐刀1.除草器。
  • 14、鬴洧1.锅。喻身世卑下。
  • 15、李贺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唐皇室远支。因避家讳而不得应进士科考试。曾任奉礼郎。诗作多寄情于神仙鬼魅世界,表现怀才不遇之感。有《雁门太守行》、《李凭箜篌引》等名篇。有《昌谷集》。
  • 16、李会1.古代风俗,妇女于立夏日取李汁和酒饮之,称为"李会"。
  • 17、李季诗人。河南fe63源(今唐河)人。1938年入延安抗大学习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后曾任中国作协副主席、兰州分会主席,《诗刊》与《人民文学》主编。著有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杨高传》,短篇小说集《马兰集》等。有《李季文集》。
  • 18、礼毕1.乐名。
  • 19、礼辟1.以礼征召。
  • 20、礼宾按一定的礼仪接待宾客(多用在外交场合):~服ㄧ~司。
  • 21、丽崎1.绮丽峻伟。
  • 22、丽气1.壮丽的气象。 2.秀丽的气韵。
  • 23、丽谯1.亦作"丽樵"。 2.华丽的高楼。
  • 24、丽樵1.见"丽谯"。

双鲤的相关查询

双鲤的意思解释、双鲤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