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明乎此则彼亦明。
引《礼记·王制》“大国之卿不过三命,下卿再命,小国之卿与下大夫一命” 汉 郑玄 注:“不著次国之卿者,以大国之下互明之。”孔颖达 疏:“以大国之卿不过三命,则知次国之卿不过再命;大国下卿再命,则知次国下卿一命。故云互明之。”
1.阴晦寒冷。
1.科举考试中防止舞弊的措施之一。凡试卷均糊其姓名,使试官难于徇私作弊。
1.鸣叫。 2.指叫声或响声。
1.旧时科举取士,为防止弊端,把试卷上的姓名用纸糊住,称"餬名"。
1.犹互称。
互明的意思解释、互明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