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èr shū  ]
  • ㄦˋ ㄕㄨ
  • FGG NHY

二疏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二疎”。

⒉  指汉宣帝时名臣疏广与兄子受。广为太傅,受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东都门外。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二疎”。指 汉宣帝 时名臣 疏广 与兄子 受。广 为太傅, 受 为少傅,同时以年老乞致仕,时人贤之。归日,送者车数百辆,设祖道,供张 东都门 外。

晋 张协 《咏史》:“蔼蔼 东都门,群公祖二疎。”
《隋书·韦世康传》:“欲追踪二 疎,伏奉尊命。”
唐 护国 《归山作》诗:“四皓将拂衣,二 疏 能挂冠。”
明 何景明 《蹇赋》:“予羡夫二 疏 之鉴止兮,齐县舆而脱驾。”

二疏(er shu)同音词

  • 1、耳熟[ěr shú ]

    听着熟悉(跟‘耳生’相对):人我不认识,可名字听着怪~的。

  • 2、耳鼠[ěr shǔ ]

    1.兽名。即鼯鼠。

  • 3、耳属[ěr shǔ ]

    1.《诗.小雅.小弁》:"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郑玄笺:"王无轻用谗人之言﹐人将有属耳于壁而听之者﹐知王有所受之﹐知王心不正也。"后因以"耳属"谓窃听。

  • 4、饵术[ěr shù ]

    1.服食苍术。传说久服可以成仙。 2.指服药养身﹐修仙学道。

  • 5、贰枢[èr shū ]

    1.宋代指枢密副使。明代亦指侍郎。

  • 6、儿竖[ér shù ]

    1.童仆。

  • 7、二叔[èr shū ]

    1.指夏殷二代的衰世。《左传.僖公二十四年》:"昔周公吊二叔之不咸,故封建亲戚以蕃屏周。"杜预注:"周公伤夏殷之叔世,疏其亲戚以至灭亡,故广封其兄弟。"一说指管叔蔡叔。见孔颖达疏引郑众贾逵说。

  • 8、二疎[èr shū ]

    1.见"二疏"。

  • 9、二鼠[èr shǔ ]

    1.佛教语。以白鼠喻白昼﹑太阳,以黑鼠喻黑夜﹑月亮。

  • 10、二蜀[èr shǔ ]

    1.指古时蜀地。即今四川省。

二疏词语接龙

  • 1、1.亦作"疎豁"。 2.犹疏阔。久别。 3.犹排遣。 4.开阔;敞亮。 5.开朗;直爽。 6.稀疏脱落。
  • 2、1.亦作"疏脊"。 2.贫瘠﹐不肥沃。
  • 3、1.分条记载。 2.犹记叙。
  • 4、1.亦作"疎忌"。 2.疏远猜忌。
  • 5、1.疏远离间。
  • 6、1.亦作"疏俭"。 2.粗淡简略。
  • 7、又称“疏枝”。将一个枝条从基部全部剪去或锯去的修剪方法。通常剪除病虫枝、干枯枝、无用徒长枝、下垂枝、交叉的密生枝。可改善树冠通风状况,集中养分和水分,有利于成花、结果。
  • 8、1.亦作"疏简"。 2.散漫﹐随便。 3.疏远简慢。 4.粗疏简略。 5.萧疏挺拔。
  • 9、1.亦作"疎蹇"。 2.迂阔困顿。
  • 10、1.亦作"疏贱"。 2.指关系疏远﹑地位低下的人。 3.谓关系疏远﹐地位低下。 4.疏远轻视。
  • 11、1.亦作"疎絶"。 2.疏远断绝。
  • 12、1.亦作"疏爵"。 2.分封爵位。
  • 13、1.亦作"疎俊"。亦作"踈俊"。 2.放达超逸。
  • 14、为疏通、扩宽、挖深河湖或其他水域,用人力或机械进行的水下土石方开挖工程。广泛用于开挖航道、港口、运河,浚深、拓宽航道,疏通河道、渠道,清除水下障碍物等。
  • 15、1.亦作"疎儁"。同"疏俊"。
  • 16、1. 使分散;指使在大面积内疏散开。如:疏开队形。
  • 17、1.豁达;开朗。
  • 18、1.上疏极谏。
  • 19、1.亦作"踈客"。 2.稀客。 3.关系疏远的客人。
  • 20、1.亦作"疎快"。 2.开阔;畅快。 3.粗率直爽。 4.明快爽朗。
  • 21、1.亦作"疎狂"。亦作"踈狂"。 2.豪放﹐不受拘束。
  • 22、1.亦作"疏旷"。亦作"踈旷"。 2.豪放;豁达。 3.远离;远隔。 4.孤单寂寞。 5.空阔﹐广大;宽宏。
  • 23、①粗略,不周密:天下初定,制度疏阔。 ②迂阔,不切实际:好谈世务,而疏阔不可用|贾生之言,乃颇疏阔。 ③久隔;久别:经年的疏阔,乘此可以作亲热的探访。 ④距离大,开阔:小楼与小楼之间疏阔,环境很好。
  • 24、1.亦作"踈籁"。 2.稀疏的声响。

二疏的相关查询

二疏的意思解释、二疏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