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í hǔ  ]
  • ㄑ一ˊ ㄏㄨˇ
  • CGDK HWV

骑虎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犹言骑虎难下。

引证解释

⒈  犹言骑虎难下。

元 无名氏 《连环计》第四折:“俺 吕布 兄弟打了 董卓 一拳,已做骑虎之势不两立了。”
清 严长明 《至回心石舍晚迟媪神洞》诗:“欲退谅不能,竟进无乃鲁。怀疑方据狐,厥势已骑虎。”
沙汀 《淘金记》十一:“他现在成了骑虎之势,想下台都下不了啊。”

骑虎(qi hu)同音词

  • 1、畦户[qí hù ]

    1.宋代奉命垦畦制盐的民户。

  • 2、欺忽[qī hū ]

    1.犹言看不起。

  • 3、启户[qǐ hù ]

    1.开门。 2.指打开洞穴之口。

  • 4、屺岵[qǐ hù ]

    1.《诗.魏风.陟岵》:"陟彼岵兮,瞻望父兮……陟彼屺兮,瞻望母兮。"《诗.序》谓为行役者思念父母之作。后因以"屺岵"代指父母。

  • 5、踦户[qī hù ]

    1.倚门。

  • 6、乞胡[qǐ hú ]

    1.汉魏时对胡僧的蔑称。胡,古代泛称西方和北方各少数民族。

  • 7、歧互[qí hù ]

    1.错杂;不一致。

  • 8、弃忽[qì hū ]

    1.遗忘,忽略。

  • 9、企户[qǐ hù ]

    1.探头出门。

  • 10、绮縠[qǐ hú ]

    1.绫绸绉纱之类。丝织品的总称。

骑虎词语接龙

  • 1、形容有气势:小伙子方脸大眼,瞧着挺~。
  • 2、老虎钳 ①。
  • 3、在江苏省苏州市阊门外山塘街。海拔30多米,山不高却气势雄奇,有“吴中第一名胜”之称。有云岩寺塔(虎丘塔)、剑池(阖闾墓)和二山门、试剑石、真娘墓、千人石等名胜古迹。为苏州游览胜地。
  • 4、1.谓勇猛如虎之战士。周代虎贲氏下有虎士。
  • 5、〈方〉形容健壮:这小伙子膀大腰粗的,长得真~。也作虎实。
  • 6、①贪婪而凶狠地注视:~中原。 ②威严地注视:战士们~着山下的敌人,抑制不住满腔怒火。
  • 7、1.召穆公名虎﹐周宣王时人。因平定淮夷之乱有功﹐王赐给他山川土田﹐召穆公稽首拜谢。《诗.大雅.江汉》有"虎拜稽首﹐天子万年"之语。后因称大臣朝拜天子为虎拜。
  • 8、1.虎的斑纹。亦指有虎纹的骏马。班﹐通"斑"。 2.有彩绘的茶盏。
  • 9、1.龙虎榜的简称。即进士榜。到了清代则专称武科进士榜曰"虎榜"。参见"龙虎榜"。
  • 10、1.喻指残暴之人。 2.比喻勇猛的战士。 3.比喻富有文采。 4.形容怪石。
  • 11、1.即虎贲。
  • 12、古代指勇士;武士。
  • 13、像虎皮斑纹的变化,后多比喻杰出人物行藏变化莫测:大贤虎变愚不测。
  • 14、1.虎。多形容勇猛之士。彪﹐小虎。
  • 15、1.谓文采如虎纹明着。
  • 16、1.卜法之一。
  • 17、①矫健威武的脚步:迈着~,噔噔噔地走上台来。 ②〈书〉形容举止威武,也指称雄于一方:~关中。
  • 18、1.俗传引导猛虎食人的鬼物。多用以比喻助恶为虐的人。
  • 19、1.虎皮制的弓袋。
  • 20、1.比喻勇武之臣。 2.指虎贲氏之官。
  • 21、1.三国魏许褚的别号。因其勇猛而痴愚﹐故有是称。
  • 22、1.虎与龙。比喻勇猛威武。
  • 23、1.虎跃。比喻笔势刚健。
  • 24、1.植物名。常绿灌木﹐高约二尺许。枝叶繁茂﹐茎上密生细刺。叶小﹐卵形﹐质硬。初夏枝梢开淡黄色或白色小花。花瓣四裂﹐花后结小圆实﹐经久不落。可供观赏﹐亦可入药。 2.马的一种颜色。

骑虎的相关查询

骑虎的意思解释、骑虎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