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旧时立春日的装饰物。多剪纸、绢、金银箔成小旗、人、燕、蝶等形状,挂在花下、贴在屏风上或戴在鬓发上。亦互为馈赠。
⒈ 唐、宋时每遇立春日,用纸、绢剪成旌旗、金钱及燕、蝶等各种形状,戴在鬓发上,或挂于花下作为饰物,称为「旛胜」。
引宋·陆游〈木兰花·三年流落巴山道〉词:「春盘春酒年年好,试戴银旛判醉倒。」
元·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岁晚节物》:「都下自十月以来,朝天门内外竞售锦装……及金彩缕花,春帖旛胜之类,为市甚盛。」
1.平凡的读书人。
1.佛教语。谓凡夫与圣者。佛家小乘初果以上,大乘初地以上,皆为圣者;自此而下,未断惑证理之人,皆是凡夫。
1.念佛诵经之声。
1.繁殖滋生;发展增多。
1.指浮靡的音乐。 2.繁杂的声音。
1.多与少;繁密与简约。
①繁荣兴盛:这个城市越来越~了。 ②繁密茂盛:花草~。
1.逆行之灾异。生,通"眚"。 2.犹言起死回生。
1.繁茂;兴旺。
1.指词曲变调。
旛胜的意思解释、旛胜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