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chù ɡuān  ]
  • ㄔㄨˋ ㄍㄨㄢ
  • LFOM PN

黜官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减省官吏。

⒉  贬降官职。

⒊  罢免官职。

引证解释

⒈  减省官吏。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九月, 郑 公孙黑肱 有疾,归邑于公。召室老宗人,立 段,而使黜官薄祭。”
杜预 注:“黜官,无多受职。”
杨伯峻 注引 沉钦韩 补:“黜官者,减省其家臣。”

⒉  贬降官职。

《北史·魏咸阳王禧传》:“三十已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降爵黜官。”
唐 韩愈 《蓝田县丞厅壁记》:“元和 初,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再转而为丞兹邑。”

⒊  罢免官职。

唐 元结 《别何员外》诗:“黜官二十年,未曾暂崎嶇。终不病贫贱,寥寥无所拘。忽然逢知己,数月领官符。”
清 吴敏树 《太常徐先生传》:“其后库大狱兴,先后管库者,以库丁贿通姦伏法,或以失察黜官,而先生无预也。”

国语辞典

⒈  贬降官位。

如:「韩愈因谏迎佛骨而被黜官,远贬潮州。」

黜官(chu guan)同音词

  • 1、处馆[chù ɡuǎn ]

    1.在私塾中教书。

  • 2、初官[chū ɡuān ]

    1.谓初任官职。

  • 3、初冠[chū ɡuàn ]

    1.古代男子年届二十岁,始行冠礼。见《礼记.内则》。后因以"初冠"称成年男子。

  • 4、出关[chū ɡuān ]

    1.出关口;到塞外。 2.谓和尚或佛教信徒坐饿关结束。

  • 5、出官[chū ɡuān ]

    1.离开京城到外地做官。

  • 6、楮冠[chǔ ɡuàn ]

    1.以楮树皮所制之冠。多为贫士﹑隐士所用。

  • 7、除关[chú ɡuān ]

    1.废除关禁。

  • 8、除官[chú ɡuān ]

    1.授官。 2.免官。

  • 9、楚关[chǔ ɡuān ]

    1.楚国关塞。泛指楚境。

  • 10、楚观[chǔ ɡuān ]

    1.指高唐观。

黜官词语接龙

  • 1、〈书〉泛指做官的人:~人家。
  • 2、1.属于官府的荒地。
  • 3、1.谓官定价格。
  • 4、1.由官府专卖。 2.指官府卖的酒。
  • 5、1.对年轻男子或男童的爱称。
  • 6、1.官府制定的法规条例。 2.指官员应遵守的法规。
  • 7、1.卜筮术语。卜筮者依纳甲之法,把干支分配于六爻,把五行分配于八卦,以六爻干支与八卦五行的生克,定父母﹑子孙﹑官鬼﹑妻财﹑兄弟之位,以生我者为父母爻,我生者为子孙爻,克我者为官鬼爻,我克者为妻财爻,比和者为兄弟爻,据之以卜吉凶祸福。官鬼爻又名为官煞﹑官杀。
  • 8、1.上等的肉桂。
  • 9、1.指身躯;形体。 2.指尸体。
  • 10、1.官职的名称。
  • 11、1.旧时征收田赋,于正额之外加收若干,名义上是弥补耗损,称官耗。
  • 12、1.运河。
  • 13、1.古代记里程的土墩。
  • 14、1.指官酿的酒。
  • 15、1.官府标准量器。容量本为十斗,南宋末改为五斗。
  • 16、1.犯罪者及其家属没入官府服役,并编入特殊户籍,称官户。 2.金代为官奴婢的一种,身分较唐代官户低。 3.官员的家属及后裔。
  • 17、①普通话的旧称。作为汉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的北方话也统称官话。 ②官腔。
  • 18、1.官府植于官道旁的槐树。
  • 19、1.做官的兴致。
  • 20、1.犹官运。旧时迷信说法,为贵官者上应天星,故称官星。
  • 21、1.古代惩戒官吏的刑罚之一,即鞭刑。 2.官府所用之刑。亦指官府的刑法。
  • 22、1.官吏退休。 2.纠纷经官府了结。
  • 23、1.官府主持编写。
  • 24、1.官吏的等级次第。

黜官的相关查询

黜官的意思解释、黜官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