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rónɡ rónɡ  ]
  • ㄖㄨㄥˊ ㄖㄨㄥˊ
  • IPWK IPWK
  • AA式

溶溶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宽广的样子。

江水溶溶。
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楚辞·九叹·愍命》

broad;

⒉  水缓缓流动的样子,也用来形容月光荡漾。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唐·杜牧《阿房宫赋》
月色溶溶。

flow slowly;

引证解释

⒈  水流盛大貌。

《楚辞·刘向<九叹·逢纷>》:“扬流波之潢潢兮,体溶溶而东回。”
王逸 注:“溶溶,波貌也。”
南朝 梁 江淹 《哀千里赋》:“水则远天相逼,浮云共色,茫茫无底,溶溶不测。”
唐 温庭筠 《莲浦谣》:“鸣橈轧轧溪溶溶,废緑平烟 吴苑 东。”
元 张可久 《醉太平·春情》曲:“碧溶溶满溪緑水 桃源洞,淡濛濛半窗白月梨云梦。”

⒉  宽广貌。

《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
王逸 注:“溶溶,广大貌。”

⒊  盛多貌。

汉 扬雄 《羽猎赋》:“野尽山穷,囊括其雌雄;沇沇溶溶,遥噱乎紘中。”
唐 皇甫湜 《吉州刺史厅壁记》:“瑞露溶溶,降味公松;瑞莲猗猗,合蔕公池。”
清 洪昇 《长生殿·哭像》:“泪珠儿溶溶满觴,怕添不下半滴葡萄酿。”

⒋  明净洁白貌。

唐 许浑 《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诗:“林疏霜摵摵,波静月溶溶。”
明 无心子 《金雀记·作赋》:“云笺蚕茧浄溶溶,蘸得霜毫墨意浓。”
《再生缘》第二一回:“怯怯纤腰垂玉带,溶溶粉额映乌纱。”
沉宗畸 《落花》诗:“堕白溶溶迷屐齿,飘红故故腻廊腰。”
赵朴初 《武陵春·咏玉铃花》词:“白无瑕,溶溶月色谁能亚?”

⒌  和暖。

宋 苏轼 《哨遍》词:“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
明 晏振之 《秋思》套曲:“困腾腾渐把翠鬟低,煖溶溶不觉香肩靠。”
郭沫若 《远眺》诗:“时秋风习习,气暖水溶溶。”

⒍  缓慢。

《难经·二十九难》:“阴阳不能自相维,则悵然失志,溶溶不能自收持。”
王九思 集注引 丁德用 注:“溶溶者,缓慢所以不能收持也。”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三·当归》:“带脉为病,腹痛,腰溶溶如坐水中。”

国语辞典

⒈  水势盛大的样子。

南朝梁·江淹〈哀千里赋〉:「水则远天相逼,浮云共色,茫茫无底,溶溶不测。」
唐·杜牧〈阿房宫赋〉:「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⒉  宽广的样子。

《楚辞·刘向·九叹·愍命》:「心溶溶其不可量兮,情澹澹其若渊。」

⒊  盛多的样子。

唐·皇甫湜〈吉州刺史厅壁记〉:「瑞露溶溶,降味公松。」
清·洪升《长生殿·第三二出》:「泪珠儿溶溶满觞,怕添不下半滴葡萄酿。」

⒋  明净且洁白的样子。

唐·许浑〈冬日宣城开元寺赠元孚上人〉诗:「林疏霜摵摵,波静月溶溶。」

⒌  暖和。

宋·晏殊〈采桑子·阳和二月芳菲遍〉词:「阳和二月芳菲遍,暖景溶溶。」
宋·苏轼〈哨遍·睡起画堂〉词:「初雨歇,洗出碧罗天,正溶溶养花天气。」

溶溶(rong rong)同音词

  • 1、肜肜[rónɡ rónɡ ]

    1.和乐貌。 2.形容暖和。

  • 2、绒绒[rónɡ rónɡ ]

    1.柔软浓密貌。

  • 3、茸茸[rónɡ rónɡ ]

    草、毛等丝条状物柔软细密的样子:茸茸青草|鸭毛茸茸|绿茸茸。

  • 4、荣荣[rónɡ rónɡ ]

    1.植物茂盛貌。 2.形容事业兴盛。

  • 5、熔融[rónɡ rónɡ ]

    1. 溶化。

  • 6、融溶[rónɡ rónɡ ]

    1.形容暖和﹐温热。 2.和乐;恬适。

  • 7、融镕[rónɡ rónɡ ]

    1.融合;融会。

  • 8、融融[rónɡ rónɡ ]

    ①和睦欢畅的样子:融融乐乐|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②温暖:冬日融融。

  • 9、瀜瀜[rónɡ rónɡ ]

    1.和畅貌。

  • 10、戎戎[rónɡ rónɡ ]

    1.茂盛貌;浓密貌。

溶溶词语接龙

  • 1、1. 溶液。
  • 2、1.融化。
  • 3、1.晃动貌;荡漾貌。
  • 4、1.红细胞膜破裂溶解、释出所含有的血红蛋白,特指某种特殊的溶血素与补体结合时引起红细胞溶解并释出血红蛋白的过程。2.血红蛋白溶解于血浆所发生的改变。
  • 5、1.水波荡漾貌。 2.飘荡貌。
  • 6、由一种或几种物质均匀地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形成的混合物。由溶剂和溶质组成。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称“溶剂”,能被溶剂所溶解的物质称“溶质”。如蔗糖溶液中,水是溶剂,蔗糖是溶质。通常指水溶液。水是常用的溶剂。
  • 7、1.水盛大貌。
  • 8、1.水势浩大貌。
  • 9、1.安闲舒缓。
  • 10、1.迟缓不进貌。
  • 11、见“溶液”。
  • 12、即“漏斗 ②”(595页)。
  • 13、1. 一种物质在另一种给定量的物质中能够溶解的量。
  • 14、1.两种以上的事物融汇在一起。
  • 15、1.犹溶合。
  • 16、1.固体遇水后解散。 2.冰雪等固体变为液体。 3.消散;分解。 4.犹溶合,使消失。
  • 17、1.融合汇聚。
  • 18、见“溶液”。
  • 19、1.犹融合。
  • 20、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如食盐或糖溶解于水而成水溶液。
  • 21、1.融合。
  • 22、①宽广的样子:心溶溶其不可量兮。 ②河水流动的样子:二川溶溶,流入宫墙。
  • 23、水对可溶性岩石的化学侵蚀作用。往往形成各种喀斯特地貌。溶蚀作用在石灰岩地区最明显。
  • 24、解度通常指在一定温度下,固体(或液体)物质在100克溶剂(常指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克数。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通常用1体积溶剂中能溶解气体的体积数来表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压强的增大而增大。溶解度除指明温度外,还须指明压强。

溶溶的相关查询

溶溶的意思解释、溶溶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