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hì xiónɡ  ]
  • ㄕˋ ㄒㄩㄥˊ
  • QNT CEXO

饰熊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在车轼上装饰熊的图形。用以显示公侯及高官的身分。

引证解释

⒈  在车轼上装饰熊的图形。用以显示公侯及高官的身分。参阅《后汉书·舆服志上》。

唐 皎然 《奉送李中丞道昌入朝》诗:“詔喜新衔凤,车看旧饰熊。”

饰熊(shi xiong)同音词

  • 1、时雄[shí xiónɡ ]

    1.当代英雄。

  • 2、师兄[shī xiōnɡ ]

    1.称同从一师而拜师时间比自己早的人。 2.僧人之间的相互敬称。 3.指俗人对僧人的敬称。 4.义和团成员之间的互称。 5.称师父的儿子或父亲生徒中之比自己年长者。

  • 3、世兄[shì xiōnɡ ]

    1.明清时称座师﹑房师的儿子为世兄。后亦为有世交的平辈间之互称。 2.对世交晩辈的称呼。

  • 4、世雄[shì xiónɡ ]

    1.佛陀的尊称。 2.世代称雄。

  • 5、诗雄[shī xiónɡ ]

    1.杰出的诗人。

  • 6、石兄[shí xiōnɡ ]

    1.宋书画家米芾好奇石,至呼佳石为"石兄"。事见宋费兖《梁溪漫志.米元章拜石》:"米元章守濡须,闻有怪石在河壖……公命移至州治,为燕游之玩。石至而惊,遽命设席,拜于庭下,曰:'吾欲见石兄二十年矣。'"后即用以称佳石﹑奇石。

  • 7、士雄[shì xiónɡ ]

    1.士之杰出者。

饰熊词语接龙

  • 1、1.熊背上的脂肪。色白,故名。为珍贵美味。
  • 2、1.方言。无用的人;傻瓜。
  • 3、1.熊和豹。比喻勇猛。
  • 4、1.背宽厚如熊。形容人健壮。
  • 5、1.有伏熊形横轼的车。汉时为公,列侯所用。南朝梁元帝《玄览赋》:"应鸣鞞于龙角,覆缇幕于熊车。"后亦用以指代地方官。
  • 6、1.熊与螭。均猛兽名。 2.用以喻豪杰。
  • 7、1.熊的胆。可入药。
  • 8、1.山名。在河南省宜阳县。秦岭东段支脉。 2.山名。在湖南省。
  • 9、1.见"熊轓"。
  • 10、1.熊车。亦泛指公卿及地方长官所乘的车。
  • 11、1.即熊掌。
  • 12、1.熊掌。
  • 13、1.即熊白。
  • 14、1.《宋书.符瑞志上》:"﹝文王﹞将畋,史徧卜之曰:'将大获,非熊非罴,天遗汝师以佐昌。'"《史记.齐太公世家》作"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文王卜此吉兆,后遇吕尚于渭之阳。后人讹"非"为"飞",因以"熊飞"谓隐士出山佐世之典。
  • 15、1.蜂的一种。因全身披有长绒毛,行动缓慢如狗熊,故名。有黄橙色﹑黑色﹑花色诸种类。群居如蜜蜂,有雌蜂﹑雄蜂和职蜂的区别。 2.竹蜂的别名。一种体形较大的野蜂。全体钝圆肥大。黑色,密生柔软的黑绒毛。翅紫蓝色,闪现金色光辉。常钻穴营巢于竹木的茎杆中。
  • 16、1.古代豢养猛兽以供校猎之所。汉长杨宫有射熊馆。 2.熊栖息之所。
  • 17、1.古代饰以熊皮的箭靶。
  • 18、1.熊与虎。 2.指熊与虎的图案,古代旗帜上的徽识。因以借指旗帜。 3.比喻凶猛,勇猛。 4.借喻勇猛的将士。
  • 19、1.有熊饰刀环。
  • 20、1.指生男或生女。语本《诗.小雅.斯干》:"大人占之:维熊维罴,男子之祥;维虺维蛇,女子之祥。" 2.古代传说中一种生于南方的九首怪蛇。
  • 21、1.如熊攀树而悬。形容人临危恐惧之状。 2.古代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攀树而悬。
  • 22、1.辽代军队名。
  • 23、通称“熊”。哺乳纲食肉目的一科。体躯粗壮、肥大,吻部较长,尾短小,体长15~2米,体重约100~400千克;四肢强有力,用足掌行走;臼齿发达,是食肉目中大型杂食性动物。广布于欧洲、亚洲和北美洲。如黑熊、棕熊、白熊等。
  • 24、1.熊肉干。

饰熊的相关查询

饰熊的意思解释、饰熊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