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古代汉语四声的第三声。
英falling tone;
⒉ 普通话字调中的第四声。
⒈ 一种汉语调类。其声清而远,今为国音声调中的第四声。注音符号用「ˋ」来表示。
⒉ 舍弃声名。
引《北史·卷四二·常爽传》:「是以君子鉴恃道不可以流声,故去声而怀道。」
1.即屈胜梯。古代守城战具。
1.亦作"曲生"。 2.唐郑棨《开天传信记》载:道士叶法善,居玄真观,有朝客数十人来访,解带淹留,满座思酒。突有一人傲睨直入,自称曲秀才,抗声谈论,一座皆惊,良久暂起,如风旋转。法善以为是妖魅,俟其复至,密以小剑击之,随手坠于阶下,化为瓶榼,醲酝盈瓶。坐客大笑饮之﹐其味甚佳。"坐客醉而揖其瓶曰:'曲生风味,不可忘也。'"后因以"曲生"作酒的别称。
1.小胜,局部的胜利。
1.犹枉法。
1.擅长歌唱的人。 2.指唱曲。
1.指因受屈而形成的声誉。
1.取得胜利;获得成功。
去声的意思解释、去声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