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ōu liú  ]
  • ㄙㄡ ㄌ一ㄡˊ
  • WRE WRQL
  • 拟声词

飕飗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象声词。风雨声。风凛冽貌。指寒气,寒风。衰败貌。

引证解释

⒈  象声词。风雨声。

明 汤式 《小桃红·姚江夜泊》曲:“江风吹雨响颼飀,寒渗青衫透。”
清 华文裕 《渡江云》词:“颼飀几丝风雨,密密疎疎,做晚凉时候。”

⒉  风凛冽貌。

唐 李颀 《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枯桑老柏寒颼飀,九雏鸣凤乱啾啾。”
宋 王安石 《杜甫画像》诗:“寧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颼飀。”

⒊  指寒气,寒风。

唐 戴公怀 《奉郎中游仙山四瀑泉兼寄李吏部包秘监赵婺州齐处州》诗:“丛崖散滴沥,近谷藏颼飀。”
宋 陆游 《夜坐庭中达旦》诗:“足倦独行惊踸踔,髮稀久坐怯颼飀。”

⒋  衰败貌。

宋 范成大 《石湖中秋二十韵》:“只怜心浩荡,不管鬢颼飀。”

国语辞典

⒈  状声词。形容风声。

唐·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枯桑老柏寒飕飗,九雏鸣凤乱啾啾。」
唐·李白〈明堂赋〉:「飒萧寥以飕飗,窅阴郁以绵密。」

飕飗(sou liu)同音词

  • 1、飕飂[sōu liù ]

    1.象声词。形容风声。

飕飗词语接龙

  • 1、1.风吹貌。 2.形容动作轻疾如风。 3.象声词。多形容风声。
  • 2、1.指疾风。
  • 3、流末1.指事物的支流﹑尾梢。
  • 4、流沫1.谓水势激湍腾沫。 2.飞溅的浪花。 3.谓口中流涎沫。 4.传布。
  • 5、流目1.流览。放眼随意观看。 2.转动目光。
  • 6、流内1.隋时对九品至一品官的通称。与流外相对而言。唐宋沿袭此制,吏部铨选亦有流内﹑流外之分。
  • 7、流脑1.流行性脑膜炎的省称。
  • 8、流年①〈书〉指光阴:似水~。 ②迷信的人称一年的运道:~不利。
  • 9、六龙1.谓《易》干卦的六爻。 2.指太阳。神话传说日神乘车﹐驾以六龙﹐羲和为御者。 3.古代天子的车驾为六马﹐马八尺称龙﹐因以为天子车驾的代称。 4.六兄弟的美称。
  • 10、六路指上、下、前、后、左、右。泛指周围、各个方面:眼观~,耳听八方。
  • 11、六吕1.古乐有十二律﹐阳声阴声各六﹐阳为律﹐阴为吕。
  • 12、六律1.古代乐音标准名。相传黄帝时伶伦截竹为管﹐以管之长短分别声音的高低清浊﹐乐器的音调皆以此为准。乐律有十二﹐阴阳各六﹐阳为律﹐阴为吕。六律即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
  • 13、六率1.北周警卫之制﹐设左右武贲率掌武贲之士﹐左右旅贲率掌旅贲之士﹐左右射声率掌射声之士﹐左右骁骑率掌骁骑之士﹐左右羽林率掌羽林之士,左右游击率掌游击之士﹐总称"六率"﹐由左右武伯分别统率。见《隋书·礼仪志七》。 2.唐有东宫六率﹐与十二卫分领府兵﹐所领军士各有名号:左右卫率府所领称射乘﹐左右司御率府所领称旅贲﹐左右清道率府所领称直荡。
  • 14、六轮转轮手枪的一种,转轮上有六个装子弹的孔。
  • 15、六论1.指《吕氏春秋》中的《开春论》﹑《慎行论》﹑《贵直论》﹑《不苟论》﹑《似顺论》﹑《士容论》。 2.指宋科举考试中的六道论题。
  • 16、六骡1.匈奴单于所乘之六匹骡马。《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单于视汉兵多,而士马尚强,战而匈奴不利,薄莫,单于遂乘六骡,壮骑可数百,直冒汉围西北驰去。"《汉书.霍去病传》作"六臝"。后以指入侵者的坐骑。
  • 17、六臝1.见"六骡"。
  • 18、六马1.谓驾车之马众多。 2.秦以后﹐皇帝之车驾用六马。 3.六种类型之马。
  • 19、六脉1.中医切脉的六个部位。人的左右手腕各分寸﹑关﹑尺三脉﹐合称六脉。 2.中医对浮﹑沉﹑长﹑短﹑滑﹑涩六种脉象的总称。
  • 20、六蛮1.古指我国南方各少数民族。
  • 21、六梦1.古代把梦分为六类﹐根据日月星辰以占其吉凶。
  • 22、六迷1.谓作诗的六种糊涂认识。
  • 23、六米1.六种粮食作物。
  • 24、六冕1.六种冕服。

飕飗的相关查询

飕飗的意思解释、飕飗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