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ō yī  ]
  • ㄛ 一
  • KNGF KWVT

喔咿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献媚强笑貌。

⒉  形容声音含糊不清。

⒊  禽鸣声。

引证解释

⒈  献媚强笑貌。

《楚辞·卜居》:“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寧廉洁正直以自清乎?”
朱熹 集注:“喔咿儒儿,强语笑貌。”
唐 白居易 《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
严复 《救亡决论》:“时局至今,吾寧负发狂之名,决不能喔咿嚅唲,更蹈作伪无耻之故辙。”

⒉  形容声音含糊不清。

《初学记》卷二九引 汉 王延寿 《王孙赋》:“踡菟蹲而狗踞,声歷鹿而喔咿。”
宋 洪迈 《夷坚丙志·庐州诗》:“駡贼语悲壮,摏喉声喔咿。”

⒊  禽鸣声。

唐 李白 《雉子班》诗:“喔咿振迅欲飞鸣,扇锦翼,雄风生。”
唐 韩愈 《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天星牢落鸡喔咿,僕夫起餐车载脂。”
唐 李翱 《截冠雄鸡志》:“﹝雄鸡﹞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

国语辞典

⒈  强笑献媚的样子。唐·白居易〈代书诗一百韵寄微之〉:「正色摧强御,刚肠嫉喔咿。」也作「喔咿嚅唲」。

⒉  形容含糊不清的声音。

宋·洪迈《夷坚丙志·卷四·庐州诗》:「骂贼语悲壮,桩喉声喔咿。」

⒊  形容鸡啼声。

唐·韩愈〈天星送杨凝郎中贺正〉诗:「天星牢落鸡喔咿,仆夫起餐车载脂。」

喔咿(wo yi)同音词

  • 1、倭夷[wō yí ]

    1.纡回历远貌。

  • 2、我仪[wǒ yí ]

    1.我的匹配。

  • 3、卧揖[wò yī ]

    1.唐代大臣入朝前在"待漏院"休息偃卧﹐见人则拱手为礼﹐谓之"卧揖"。

  • 4、卧椅[wò yǐ ]

    1.方言。躺椅。靠背特别长而后倾的椅子﹐人可以斜躺在上面。

  • 5、幄帟[wò yì ]

    1.《周礼.天官.幕人》:"掌帷﹑幕﹑幄﹑帟﹑绶之事。"郑玄注:"郑司农云:'帟,平帐也。玄谓帟,王在幕若幄中坐上承尘。幄﹑帟皆以缯为之。'"后因以"幄帟"泛指篷帐。

喔咿词语接龙

  • 1、1.象声词。悲泣声。
  • 2、1.象声词。
  • 3、1.象声词。形容言语难懂。
  • 4、1.象声词。强笑声。 2.象声词。禽鸟声。 3.象声词。摇橹声。
  • 5、1.象声词。
  • 6、1.象声词。多形容吟诵声。
  • 7、拟声词。形容读书声:日咿唔于书塾中。
  • 8、拟声词。①形容划桨的声音:桨声咿呀。 ②形容幼儿学话的声音:芳芳已经会咿呀学语了。
  • 9、1.象声词。形容摩擦碰撞声。 2.象声词。鸣叫声。
  • 10、1.象声词。多形容稚嫩之音。
  • 11、1.象声词。多形容凄恻﹑微弱之声。 2.呼唤鹅鸭声。 3.凄清貌。
  • 12、1.象声词。啼叫声。
  • 13、1.象声词。多形容啼呼﹑鸣叫﹑摩擦等声。
  • 14、1.象声词。形容人叹息﹑呻吟或吟咏声。 2.象声词。鸡鸣声。 3.象声词。不清晰的人语声。
  • 15、1.象声词。摇橹声。
  • 16、哩呱喇1.象声词。形容大声说话。
  • 17、呖呜剌1.象声词。
  • 18、呜呜1.象声词。
  • 19、哑哑1.象声词。
  • 20、叆叆1.云盛貌。 2.引申为浓盛貌。 3.树木茂盛貌。
  • 21、叆靅1.昏暗貌。
  • 22、叆霼1.犹依稀﹐不明貌。
  • 23、賹化1.战国后期齐国所铸的一种环钱。大约在襄王击退燕军复国后开始铸造。以"賹"名钱,示钱之贵重。化,通"货"。继賹化后,齐国还铸賹四化﹑賹六化钱。
  • 24、譺譺1.语言迟钝舒缓貌。

喔咿的相关查询

喔咿的意思解释、喔咿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