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犹戚容。参见:戚貌。
⒈ 忧伤的面色。
引晋 陆机 《叹逝赋》:“伤怀悽其多念,慼貌瘁而鲜叹。”犹戚容。 晋 陆机 《述思赋》:“骇中心於同气,分戚貌於异方。”晋 陆机 《叹逝赋》:“伤怀悽其多念,戚貌瘁而尠欢。”
1.欺骗冒充。
1.犹气盛。
1.谓描述气势﹑形貌。 2.气度﹐风貌。
1.谓开船。
1.亦作"旗旄"。 2.注牦牛尾于杆首的旌旗﹐军将所建。
1.唐杜甫《见王监兵马使说近山有白黑二鹰》诗:"雪飞玉立尽清秋﹐不惜奇毛恣远游。"后因以"奇毛"借指白鹰。
1.泛称高年之人。
1.物品表面因受到摩擦而显得不光滑。 2.恼火。形容因不高兴而将要发作的情状。 3.织物整理工序之一。也叫拉毛或刮绒。
1.把锚拔起,指开船。
1.风度容貌。
戚貌的意思解释、戚貌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