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ěi xué  ]
  • ㄅㄟˇ ㄒㄩㄝˊ
  • UX IPB

北学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周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之一。相传夏、商、周三代的最高学府内分东西南北四学和太学。

⒉  指南北朝时北朝的经学。

引证解释

⒈  指 周 代设在京城的最高学府之一。相传 夏、商、周 三代的最高学府内分东西南北四学和太学。

《大戴礼记·保傅》:“帝入东学,上亲而贵仁,则亲疏有序而恩相及矣;帝入南学,上齿而贵信,则长幼有差民不诬矣;帝入西学,上贤而贵德,则圣智在位而功不遗矣;帝入北学,上贵而尊爵,则贵贱有等而始下不踰矣;帝入太学,承师问道,退习而端於太傅,太傅罚其不则而达其不及,则德智长而理道得矣。”

⒉  指 南北朝 时 北朝 的经学。

《北史·儒林传序》:“大抵南北所为章句,好尚互有不同……南人约简,得其英华;北学深芜,穷其枝叶。”
清 许宗彦 《记南北学》:“经学自 东晋 后,分为南北。自 唐 以后,则有南学而无北学。”

国语辞典

⒈  南北朝时北派学术。南北朝学术研究分裂为南、北二派,北学以郑玄、服虔为主,兼采古今文,和推引古学的南学不同。参见「南北学」条。

北学(bei xue)同音词

  • 1、辈学[bèi xué ]

    1.共同学习。

  • 2、杯血[bēi xuè ]

    1.亦作"桮血"。 2.一杯血。古代用于歃血定盟。

  • 3、卑削[bēi xuē ]

    1.衰败微弱。

  • 4、碑学[bēi xué ]

    ①研究、考证碑刻的时代、体制、源流、文字和拓本真伪的学问。 ②崇尚碑刻的书法派别。与“帖学”相对。起源于清嘉庆、道光间,阮元倡南北书派论,包世臣继起誉扬北碑,崇碑之风遂盛,因此有人称碑学为北派,帖学为南派。

  • 5、背穴[bèi xué ]

    1.见"背谲"。

北学词语接龙

  • 1、1.学术领域。 2.根据中﹑小学分布情况所划分的管理区,目的是便于学生上学和对学校的业务领导。
  • 2、1.学得;学着。
  • 3、1.求学的人。 2.学者,在学术上有一定成就或造诣的人。
  • 4、1.谓有学识的僧侣。
  • 5、1.学问高深。 2.学问;学识。
  • 6、①将别人的话传开去:弄嘴学舌|碰上个学舌的,就会生出事非来。 ②模仿人家说话:鹦鹉学舌。
  • 7、1.学校的房舍。 2.犹学校。
  • 8、1.广学博览。 2.指学识修养。
  • 9、①在学校肄业或在其他教育、研究机构学习的人。 ②向老师或前辈学习的人。也用于弟子对老师或前辈的自称。
  • 10、1.即太学。古代中央政府设立的国学。
  • 11、1.教师。亦以称府﹑州﹑县学学官。
  • 12、1.教学的时间单位。也称课时。指一节课的时间。通常为四十五分钟或五十分钟。
  • 13、学术上的知识和修养:陶行知先生学识渊博,道德高尚。
  • 14、使1.即学政。
  • 15、①有学问的人。也泛指读书人:文人学士|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②古代掌编纂撰述的官称,按不同职称冠予头衔:侍读学士|翰林院学士。 ③学位的一种。一般为最初一级的学位。大学本科毕业时由学校授予。中国授予学士学位的条件是: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在本门学科已较好掌握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 16、1.书香门第。
  • 17、1.谓由读书而开始做官。
  • 18、1.供学生交易的市场。
  • 19、1.从某人学习并侍奉之。
  • 20、1.学校的房舍。
  • 21、1.学问操守。
  • 22、1.读书。 2.学习写字。
  • 23、1.私塾。
  • 24、指有系统的、专门的学问:学术界|学术团体|学术性刊物。

北学的相关查询

北学的意思解释、北学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