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pū dōnɡ dōnɡ  ]
  • ㄆㄨ ㄉㄨㄥ ㄉㄨㄥ
  • RHY TU TU
  • 拟声词
  • ABB式

扑冬冬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扑咚咚”。

⒉  象声词。形容击鼓等声音。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扑咚咚”。象声词。形容击鼓等声音。

《清平山堂话本·柳耆卿诗酒翫江楼记》:“番身落水寻不见,则听得採莲船上鼓打扑鼕鼕。”
元 关汉卿 《五侯宴》第四折:“则听的扑鼕鼕鼉皮鼓擂,韵悠悠凤管笛吹。”
元 关汉卿 《蝴蝶梦》第二折:“扑咚咚堦下升衙鼓,諕的我手忙脚乱,使不得胆大心粗。”
明 徐渭 《翠乡梦》第一出:“若是想少情多呵,不好了少不得扑鼕鼕一交跌在那无岸无边的黑酆都十八重阿鼻地狱。”
巴波 《康藏高原上的驾驶员--路超》:“他不能去想这个,他用极大的忍耐力压下去扑咚咚的心跳。”

国语辞典

⒈  状声词。形容鼓声。元·关汉卿也作「扑冬冬」、「扑咚咚」、「普冬冬」。

《五侯宴·第四折》:「则听的扑冬冬鼍皮鼓擂,韵悠悠凤管笛吹。」

扑冬冬(pu dong dong)同音词

  • 1、扑咚咚[pū dōnɡ dōnɡ ]

    1.见"扑冬冬"。

  • 2、普冬冬[pǔ dōnɡ dōnɡ ]

    1.象声词。击鼓声。

扑冬冬词语接龙

  • 1、1.即寒假。
  • 2、指冬至。
  • 3、1.冬季施行的禁令。
  • 4、又称“葵菜”。锦葵科。一、二年生草本。叶肾形。夏初开淡红色小花。原产亚洲东部。中国也已栽培。嫩梢、嫩叶可作蔬菜。
  • 5、1.唐代诗人韩偓的小名。
  • 6、1.冬季酿酒。
  • 7、1.冰。
  • 8、①冬季。 ②冬季的气侯;春行~(春天的气侯像冬天)。
  • 9、1.象声词。
  • 10、1.见"冬小麦"。
  • 11、[⒁]1.爆米花。如:在年节里,为了他,忙着切那冬米的糖。——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 12、某些动物对不利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如蛙、龟、蛇、蝙蝠、刺猬等,冬季僵卧在洞里,血液循环和呼吸非常缓慢,神经活动几乎完全停止。
  • 13、1.冬季酿酒。
  • 14、常绿 乔木,叶子长椭圆形,前端尖,花白色,雌雄异株,果实球形,红色,种子和树皮可入药。
  • 15、1.周代冬官为六卿之一,主管百工事务,后代因称工部为冬卿。 2.南朝梁对光禄勋﹑大鸿胪和都水使者的通称。
  • 16、1.冬季穿的毛皮衣服。
  • 17、①冬天。 ②冬天的太阳。比喻慈祥温柔可亲: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 18、1.草木冬季茂盛或开花。
  • 19、1.见"冬住"。
  • 20、1.谓冬天储存的食物。
  • 21、1.亦作"冬葱"。 2.野菜名。葱的一种。
  • 22、1.冬末。
  • 23、1.象声词。
  • 24、1.冬天的治安防卫。 2.冬天的防寒措施。

扑冬冬的相关查询

扑冬冬的意思解释、扑冬冬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