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í xiàn  ]
  • 一ˊ ㄒ一ㄢˋ
  • XOXA PTF

彝宪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常法。

⒉  指御史中丞。

引证解释

⒈  常法。

《书·冏命》:“永弼乃后于彝宪。”
孔 传:“当长辅汝君於常法。”
南朝 梁 江淹 《萧让太傅相国齐公十郡九锡第二表》:“臣以为丽天秉经,君上之彝宪;仪地执纬,臣下之恒轨。”
唐 李邕 《兖州曲阜县孔子庙碑并序》:“闢邦家之正门,播今昔之彝宪。”

⒉  指御史中丞。

《陈书·沉炯传》:“二者职居彝宪,邦之司直,若自亏身礼,何问国章?”

国语辞典

⒈  常法。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原道》:「然后能经纬区宇,弥纶彝宪,发辉事业,彪炳辞义。」
唐·张九龄〈祭张燕公文〉:「迹既拘于彝宪,情未展于哀款。」

彝宪(yi xian)同音词

  • 1、一线[yí xiàn ]

    1.见"一线"。

  • 2、一限[yí xiàn ]

    1.犹一并。

  • 3、以先[yǐ xiān ]

    1.犹以前。

  • 4、异县[yì xiàn ]

    1.指异地,外地。

  • 5、议贤[yì xián ]

    1.古刑法八议之一。谓对于有德行的人进行特别审议﹐以减免刑罚。

  • 6、遗弦[yí xián ]

    1.代称古老的琴曲。

  • 7、遗贤[yí xián ]

    1.指弃置未用的贤才。 2.谓弃置贤才。 3.犹先贤。

  • 8、遗宪[yí xiàn ]

    1.前代留下来的法规。

  • 9、遗献[yí xiàn ]

    1.前朝留下的文献。 2.前朝留下的贤人。

  • 10、颐贤[yí xián ]

    1.谓蓄养贤人。

彝宪词语接龙

  • 1、1.法纪。
  • 2、1.某些国家中的军事政治警察。采取军事组织形式,在国家内部和军队内部执行警卫﹑维护军纪和秩序等任务。
  • 3、1.刑部。
  • 4、1.上司裁定。
  • 5、1.古时中央机构中掌管监察的部门。
  • 6、1.古代中央监察机关的首长。如秦汉以来御史台中的御史大夫﹑御史中丞,明清都察院的都御史。
  • 7、1.犹宪驾。
  • 8、1.指御史。 2.宋代指提点刑狱,即后之按察使。
  • 9、1.法律,法典。 2.法式;典范。
  • 10、1.御史弹劾所用的简牍。
  • 11、1.法度。
  • 12、1.旧时用以称上司审断的敬词。
  • 13、1.旧谓上司的恩惠。
  • 14、1.《周礼》所载违犯市场禁令的最轻处罚。即将其犯禁罪状悬于市门公布之。
  • 15、一个国家的根本法律。规定该国的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国家机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在该国的法律中有最高的权威和最大的效力。我国先后在1954年、1975年、1978年和1982年制订过四部宪法。1982年宪法中的部分条款,后来又有修改补充。
  • 16、1.法式,典范。
  • 17、1.写有法规律令的版册。
  • 18、1.法令﹑禁律。
  • 19、访1.上司的访察。
  • 20、1.御史台。
  • 21、1.法纪;法度。
  • 22、1.御史台或都察院所属的官员。因掌持刑宪典章,故称。 2.主持历法的官员。
  • 23、1.法规。
  • 24、1.犹法则。

彝宪的相关查询

彝宪的意思解释、彝宪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