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檝棹”。
⒉ 见“楫棹”。
⒈ 亦作“檝櫂”。亦作“檝棹”。 船桨。短桨称楫,长桨称櫂。
引三国 魏 曹冏 《六代论》:“譬犹芟刈股肱,独任胸腹;浮舟江海,捐弃楫櫂,观者为之寒心。”《南史·儒林传·王元规》:“元规 唯有一小船,仓卒引其母妹并姑姪入船, 元规 自执檝棹而去。”《汉书·元后传》“辑濯 越 歌” 唐 颜师古 注:“令执楫櫂人为 越 歌也。”
⒉ 指船。
引晋 潘岳 《西征赋》:“凡厥寮司,既富而教,咸帅贫惰,同整檝櫂。”宋 姜夔 《湘月》词序:“长溪 杨声伯 典 长沙 檝櫂,居濒 湘江。”
1.亦作"迹兆"。 2.踪迹和征兆。
1.先兆。
1.古代南方一种以鸡招魂的巫术。
1.打桨。谓驾船。
1.萤火虫的别名。
1.根本;基础。
1.谓船急行。
1.周代贤臣尹吉甫和召公奭的并称。
吉祥的预兆。
1.《易·离》:"明两作,《离》,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本谓《离》卦两离继明,光照四方。因离为火,为日,为君,故后以"极照"喻颂帝王圣明如日光普照天下。
楫棹的意思解释、楫棹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