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dǐ zhù  ]
  • ㄉ一ˇ ㄓㄨˋ
  • DQA SYG

砥柱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山名,位于河南三门峡以东黄河急流中,形象像柱。

DiZhu,Mountain;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砥砫”。

⒉  山名。又称 厎柱山、三门山。在今 河南省 三门峡市,当 黄河 中流。以山在激流中矗立如柱,故名。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

《文选·宋玉<高唐赋>》:“交加累积,重迭增益,状若 砥柱,在 巫山 下。”
李善 注:“砥柱,山名。”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四》:“砥柱,山名也,昔 禹 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 河,河 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水中若柱然,故曰 砥柱 也。”
明 何景明 《渡河》诗:“洪源下积石, 砥柱 屹嵯峨。”
清 金农 《东冈望砥柱山》诗:“砥柱 高峰儼帝囷,每于檐隙挹鲜新。”

⒊  比喻能负重任、支危局的人或力量。

宋 陈亮 《<三国纪年>序》:“《春秋》,事几之衡石、世变之砥柱也。”
明 徐渭 《季先生入祠祭文》:“当其仕也,为砥柱於风波之中,有举世所难言者而独言之,举世所难行者而独行之。”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射策》:“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清 杨棨 《感事》诗:“方倚隻身为砥砫,枉遭众口毁长城。”
清 方文 《都昌怀古·陶桓公侃》诗:“清谈能误国,砥柱在陶 公。”
邹韬奋 《中国对反侵略阵线应有的态度》:“中国 二十二个月来的英勇抗战的光荣历史,已使她成为国际上反侵略的一个砥柱。”

国语辞典

⒈  山名。位于河南省三门峡东,屹立于黄河急流之中。今因整治河道,山已炸毁。

⒉  比喻能坚守原则、支撑危局的人或力量。

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五出》:「有是父,有是子,咸知家学之渊源;难为弟,难为兄,足壮朝端之砥柱。」

如:「知识分子是国家的砥柱,社会的中坚。」

砥柱(di zhu)同音词

  • 1、笛竹[dí zhú ]

    1.竹之一种﹐可以制笛。

  • 2、底柱[dǐ zhù ]

    1.山名。在三门峡黄河急流中,其形如柱,故名。现已炸毁。底,也写作"砥"。

  • 3、荻竹[dí zhú ]

    1.即荻。

  • 4、厎柱[dǐ zhù ]

    1.砥柱。古山名。即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中的三门山,今因修水库而山已不见。

  • 5、地烛[dì zhú ]

    1.古代国有大事,设于宫门地上的烛炬。

  • 6、地主[dì zhǔ ]

    1.当地的主人。对来往客人而言。 2.神名。 3.田地的主人。 4.占有土地,靠剥削农民为生的人或阶级。

  • 7、抵诛[dǐ zhū ]

    1.抵罪处死。

  • 8、抵拄[dǐ zhǔ ]

    1.犹抵制。

  • 9、砥砫[dǐ zhù ]

    1.见"砥柱"。

  • 10、滴珠[dī zhū ]

    1.旧时用作货币的圆形小银锭。

砥柱词语接龙

  • 1、1.承柱的础石。质,同"礩"。
  • 2、1.传说中地名。
  • 3、1.方言。健康。
  • 4、1.建筑物中直立的起支撑作用的构件。 2.比喻柱状之物。 3.乐器上的系弦木。
  • 5、1. 柱子下面的底座或基石。
  • 6、1.古代占卜灼龟甲所现的直贯裂纹。据之以定吉凶。
  • 7、1.肩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 8、1.犹掌管。
  • 9、1.承柱的础石;柱下的基础。
  • 10、1.古代神话谓立柱支地。
  • 11、1.屋柱与栋梁。喻指承担重任之材。
  • 12、1.草名。俗名野蚕豆﹑红花菜﹑翘翘花。蔓生,细叶,紫花,可食。
  • 13、1.用水晶制的小斧。朝官所用。
  • 14、1.比喻能担大任的重臣。
  • 15、1.柱脚。
  • 16、1.制乐器弦柱的工匠。
  • 17、1.国都。 2.官名。战国时楚国设置,原为保卫国都之官,后为楚的最高武官。唐以后沿用作勋官的称号。 3.指肩负国家重任的大臣。
  • 18、1.执法官﹑御史等所戴的一种帽子。也称惠文冠﹑獬豸冠。 2.借指执法官﹑御史等。
  • 19、1.殿柱和正梁。喻指君主或帝位。
  • 20、1.柱子的下端。
  • 21、1.法冠后部上端卷曲的两根铁柱。
  • 22、1.屋柱和椽子。喻杰出之才。
  • 23、1.柱身。科,物体中部。
  • 24、1. 按一定间距安排的一系列或一排柱子,柱上常有额枋,有时还带附属部分(如铺砌地面、台基或屋顶)。

砥柱的相关查询

砥柱的意思解释、砥柱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