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ài jǐnɡ  ]
  • ㄅㄞˋ ㄐ一ㄥˇ
  • RDFH FJK

拜井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后汉书·耿恭传》:“匈奴复来攻恭。恭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匈奴遂于城下拥絶涧水。恭于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恭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汉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后遂用以为典实。

引证解释

⒈  《后汉书·耿恭传》:“匈奴 復来攻 恭。恭 募先登数千人直驰之,胡骑散走, 匈奴 遂於城下拥絶涧水。 恭 於城中穿井十五丈不得水,吏士渴乏,笮马粪汁而饮之。

恭 仰叹曰:‘闻昔贰师将军拔佩刀刺山,飞泉涌出;今 汉 德神明,岂有穷哉。’乃整衣服向井再拜,为吏士祷。有顷,水泉奔出。”
后遂用以为典实。 唐 骆宾王 《久戍边城有怀京邑》诗:“拜井开 疏勒,鸣桴动 密须。”
五代 李翰 《蒙求》诗:“戴封 积薪, 耿恭 拜井。”

拜井(bai jing)同音词

  • 1、百精[bǎi jīnɡ ]

    1.各种神灵。

  • 2、百径[bǎi jìnɡ ]

    1.各种途径。

  • 3、白经[bái jīnɡ ]

    1.丝织品中的白色经丝。

  • 4、白茎[bái jīnɡ ]

    1.白色的干茎。 2.苦参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二.苦参》。

  • 5、白荆[bái jīnɡ ]

    1.灌木名。牡荆的一种。

  • 6、白粳[bái jīnɡ ]

    1.粳稻碾出来的大米。

  • 7、白精[bái jīnɡ ]

    1.古称主西方的神。 2.眼白。 3.白鸡的别名。

  • 8、白颈[bái jǐnɡ ]

    1.白项的乌鸦。 2.泛指白项的水鸟。

  • 9、白景[bái jǐnɡ ]

    1.太阳。

  • 10、白净[bái jinɡ ]

    1.见"白浄"。

拜井词语接龙

  • 1、1.厕所。
  • 2、1.钻井采油的工作场地。
  • 3、1.古代按甸(六十四井)为单位来摊派军赋(包括车马﹑兵甲﹑人员)的制度。《左传.成公元年》"作丘甲"孔颖达疏引《司马法》曰:"甸,六十四井,出长毂一乘,马四匹,牛十二头,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戈楯具,谓之乘马。"
  • 4、1.即井栏。语本《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
  • 5、1.见"井底蛙"。
  • 6、1.即井田。
  • 7、1.古代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因用以泛指村落。
  • 8、1.指以金银珠玉贝等镶嵌的井上围栏。唐聚敛之臣王鉷奢侈无度,第宅不计其数,且"以宝钿为井干,引泉激溜,号'自雨亭'。"事见《新唐书.王鉷传》。
  • 9、1.古代行井田而纳贡赋,因用以称田赋。语本《周礼.地官.小司徒》"九夫为井……以任地事,而令其贡赋"。
  • 10、1.生活在井中的鲋鱼。喻见识浅陋。语本《易.井》:"井谷射鲋。" 2.喻身处困境。
  • 11、1.亦作"井干"。 2.井上围栏。 3.指构木所成的高架。 4.见"井干楼"。 5.泛指楼台。
  • 12、1.传说中的古代隐士。
  • 13、1.井中;井底。 2.比喻低下之处。
  • 14、1.即井宿。因其位于朱雀七宿之首,故称。
  • 15、用井水灌溉农田。
  • 16、1.即椁。因其形方中空似井,故称。
  • 17、1.清顾亭林《井中心史歌序》:"崇祯十一年冬,苏州府城中承天寺以久旱浚井,得一函。其外曰'大宋铁函经'。锢之再重,内有书一卷,名为《心史》,称大宋孤臣郑思肖百拜封。"后因以"井函"谓封函投井,以期日后应验。
  • 18、1.里门,乡里。
  • 19、1.即井栏。
  • 20、1.制井盐的民户。
  • 21、1.见"井花水"。
  • 22、1.见"井花水"。
  • 23、矿井、油井等井口竖立的金属架,用来装置天车、支撑钻具等。
  • 24、1.即井栏。

拜井的相关查询

拜井的意思解释、拜井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