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ì mínɡ  ]
  • ㄓˋ ㄇ一ㄥˊ
  • BHH JE

陟明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进用贤能。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

引证解释

⒈  谓进用贤能。

语本《书·舜典》:“黜陟幽明。”
唐 白居易 《王众仲可衡州刺史制》:“衡 湘 之间,蛮 越 杂处,无以俗陋,不慎乃事;无以地远,而怠厥心!副吾陟明,俟汝奏课。”
宋 曾巩 《晁端彦金部员外郎制》:“僉曰尔材宜在兹位,国有陟明之典,待尔善於其官。”
清 侯方域 《豫省试策三》:“陟明之典,劝民庸也。则一岁而三迁,未为过也。”

陟明(zhi ming)同音词

  • 1、职名[zhí mínɡ ]

    1.犹职衔。 2.书写官衔和姓名的名帖。亦泛指名刺。

  • 2、职命[zhí mìnɡ ]

    1.任职听命。

  • 3、执命[zhí mìnɡ ]

    1.掌握政权。语本《论语.季氏》:"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2.追查凶手偿命。

  • 4、至明[zhì mínɡ ]

    1.极贤明。 2.以指贤明的君主。 3.极光明。

  • 5、指名[zhǐ mínɡ ]

    1.犹知名;著名。谓其人之名受人注意。 2.犹知名;著名。谓诗文﹑技艺等受人注意。 3.指出姓名。 4.指出罪名。

  • 6、指明[zhǐ mínɡ ]

    1.指点明白。

  • 7、智名[zhì mínɡ ]

    1.谓有智谋的名声。

  • 8、制名[zhì mínɡ ]

    1.制品的名目。

  • 9、制命[zhì mìnɡ ]

    1.拟订命令。 2.敕命。 3.掌握命运。

  • 10、知名[zhī mínɡ ]

    1.谓正确认识事物的名称。 2.告知姓名。 3.谓闻知其名声或名字。 4.声名为世所知。犹出名。

陟明词语接龙

  • 1、1.贤明的君主。
  • 2、1.清亮婉转。
  • 3、1.亦作"明糚"。 2.明丽的妆饰。
  • 4、1.见"明妆"。
  • 5、1.明确的准则﹑规矩。
  • 6、1.祭祀用的清酒。
  • 7、1.鲜明显着。 2.宣扬。 3.明白着录。
  • 8、姿1.明艳的姿态。
  • 9、1.亦称"明齍"。亦称"明齐"。 2.古代祭祀所用的谷物。
  • 10、1.见"明粢"。
  • 11、1.松明。
  • 12、1.唐代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主要考试关于书学的知识。参见"明法"。
  • 13、1.使法令严明。 2.明确的法令。 3.通晓法令。 4.明显的规律。 5.汉﹑唐﹑宋各代察举人才及科举取士的科目名称。汉建元初令郡察人材,设四科,其三曰明习法令,为明法的开始。唐宋科举都有明法科。主要考试关于法令的知识。
  • 14、“硫酸铝钾”的俗称。见“硫酸铝钾”(1000页)。
  • 15、1.光辉的典范。
  • 16、1.汉元帝宫人王嫱字昭君,晋代避司马昭(文帝)讳,改称明君,后人又称之为明妃。
  • 17、1.明确职分。 2.明确的本分。
  • 18、1.鲜艳的服饰。
  • 19、1.见"明辅"。
  • 20、1.犹言大府﹑官府。 2.汉魏以来对郡守牧尹的尊称。又称明府君。 3.汉亦有以"明府"称县令,唐以后多用以专称县令。 4.犹言证明人。
  • 21、1.贤明的辅弼。 2.亦作"明甫"。证人。
  • 22、1.明智干练。
  • 23、1.竹的别称。
  • 24、1.明白告知。《楚辞.九章.怀沙》:"明告君子:吾将以为类兮!"洪兴祖补注:"告﹐语也……故以此明白告诸君子。"一说﹐当读为"明皓"﹐光明磊落。见郭沫若《屈原赋今译》。

陟明的相关查询

陟明的意思解释、陟明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