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qì chánɡ  ]
  • ㄑ一ˋ ㄔㄤˊ
  • YCA IPK

弃常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失常;丢弃常道。

引证解释

⒈  失常;丢弃常道。

《左传·庄公十四年》:“妖由人兴也。人无衅焉,妖不自作。人弃常,则妖兴,故有妖。”
《梁书·任昉传》:“虽嗣君弃常,获罪 宣德,王室不造,职臣之由。”

弃常(qi chang)同音词

  • 1、齐唱[qí chànɡ ]

    1.同声歌唱。 2.现为声乐演唱形式之一。指两个以上的歌唱者按同一旋律同时演唱。

  • 2、颀长[qí chánɡ ]

    1.修长;细长。

  • 3、凄怅[qī chànɡ ]

    1.伤感惆怅。

  • 4、旗常[qí chánɡ ]

    1.旗与常。旗画交龙﹐常画日月﹐是王侯的旗帜。语本《周礼.春官.司常》:"日月为常﹐交龙为旗……王建大常﹐诸侯建旗。" 2.借指王侯。

  • 5、旗氅[qí chǎnɡ ]

    1.仪仗中有羽饰的旌旗。

  • 6、耆长[qí chánɡ ]

    1.亦称"耆户长"。 2.古代差役名﹐职司逐捕盗贼。

  • 7、骑长[qí chánɡ ]

    1.骑兵长官之一。

  • 8、起场[qǐ chǎnɡ ]

    1.开场;开局。

  • 9、气长[qì chánɡ ]

    1.犹言争气。

  • 10、器长[qì chánɡ ]

    1.万物的首领。

弃常词语接龙

  • 1、1.永恒之名。 2.通常的名称。
  • 2、1.普通的规模。
  • 3、①一年到头;长时期:山上常年积雪。 ②往年: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
  • 4、1.长期安宁。 2.汉宫殿名。
  • 5、1.平庸的奴仆。
  • 6、1.犹常典。指经典。
  • 7、1.常格。 2.平常的品类。
  • 8、1.古代一种调节米价的方法。筑仓储谷,谷贱时增价而籴,谷贵时减价而粜。汉宣帝时耿寿昌首创。 2.即常平仓。 3.长期平衡。
  • 9、1.一定的期限。
  • 10、1.常用或普通的器物。 2.比喻普通的人。
  • 11、1.一般的情理。
  • 12、1.自然之性;常态。 2.一向如此。
  • 13、1.守常道不变的人。 2.平常的人。 3.固定的人。
  • 14、1.古代君主左右执掌政务的长官。《书.立政》:"王左右常伯﹑常任﹑准人﹑缀衣﹑虎贲。"蔡沈集传:"有任事之公卿曰常任。"一说指掌委任之官。见孔传。后泛称皇帝近臣。 2.正常的负荷。 3.长期担任的。
  • 15、1.平日;往日。 2.固定的日子。
  • 16、1.佛教语。犹恒河沙数,形容数量极大。
  • 17、1.固定的赏赐。
  • 18、1. 长期设立的(对临时性的而言)。如:常设机关。
  • 19、1.长生不老。 2.一定的生性。 3.即常生子。 4.固定的财产。
  • 20、1.固定的乐调。 2.正常的声调。
  • 21、1.固定的老师。
  • 22、1.长久安定;经常安宁。
  • 23、1.亦作"常燠"。 2.长期燠热。
  • 24、1.犹常列。

弃常的相关查询

弃常的意思解释、弃常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