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tóu tuō  ]
  • ㄊㄡˊ ㄊㄨㄛ
  • RWC RTA

投托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亦作“投托”。投靠托身。

⒉  投胎托生。

引证解释

⒈  亦作“投託”。投靠托身。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二:“可怜自家母子孤孀,投托解元子箇。”
元 秦简夫 《东堂老》第三折:“扬州奴 到街市上投託相识去了。”
《三国演义》第三五回:“久闻使君纳士招贤,欲来投托。”

⒉  投胎托生。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我等与诸郎君原无前缘,故此前来告别,往某县某村 王 姓某者投托。”

国语辞典

⒈  投靠。

元·郑廷玉《金凤钗·第一折》:「你不投托个人,讨些衣食,怎生度日?」
《水浒传·第三回》:「这腌臜泼才投托著俺小种经略相公门下做个肉脯户,却原来这等欺负人。」

投托(tou tuo)同音词

  • 1、偷托[tōu tuō ]

    1.犹言推诿。

  • 2、偷嫷[tōu tuǒ ]

    1.见"偷惰"。

  • 3、透脱[tòu tuō ]

    1.谓详尽而能释疑。 2.谓不拘泥成规﹑书本。亦泛指灵活,不呆板。

  • 4、头陀[tóu tuó ]

    佛教苦行之一。僧人行头陀时,应持守十二项苦行,分衣、食、住三类,即穿粪扫衣(百衲衣)、常乞食、住空闲处等。依此修行的称“修头陀行者”。后也用以称呼行脚乞食的和尚。

  • 5、头陁[tóu tuó ]

    1.见"头陀"。

投托词语接龙

  • 1、1.犹言承蒙厚爱。
  • 2、1.复姓。同"拓跋"。北魏皇族的姓。
  • 3、1.委托代笔。
  • 4、1.谓靠别人的庇护。 2.旧时客套语。谓己方的幸福靠对方的庇护。
  • 5、1.托身规避。
  • 6、便1.谓趁他人之便请求帮忙。
  • 7、1.托背装裱。
  • 8、1.书画装潢的衬托裱褙。
  • 9、1.借口有病。
  • 10、手托钵盂。谓僧人乞食或赴斋堂用餐:沿门托钵|托钵乞食|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甚么处去?
  • 11、1.谓以钱财之事付托。
  • 12、1.古代武器之一。
  • 13、1.安葬。
  • 14、1.见"托讽"。
  • 15、1.谓托物以寄讽谕之意。
  • 16、1.托身隐伏。
  • 17、1.客套语。谓依赖别人的褔气使自己幸运。
  • 18、1.委托;交付。 2.犹嘱咐。
  • 19、1.受托。 2.依附。
  • 20、1.嘱咐;请托。
  • 21、1.犹寄身。
  • 22、1.犹寄身。
  • 23、把身后的孤儿相托给别人:白帝城刘备托孤。
  • 24、1.借口某种原因。

投托的相关查询

投托的意思解释、投托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