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谓服事于国,向国家缴纳租税。
⒉ 国家规定的服装。
⒊ 服国丧。
引《周礼·地官·泉府》:“凡民之贷者,与其有司辨而授之,以国服为之息。”郑玄 注:“以国服为之息,以其於国服事之税为息也。”贾公彦 疏:“凡言服者,服事为名,此经以民之服事,唯出税是也。”
⒉ 国家规定的服装。参见“国字”。
引《辽史·仪卫志二》:“於是定衣冠之制,北班国制,南班 汉 制,各从其便焉。详国服以著厥始云。”
引侯宝林 《改行》:“乙:‘皇上死了与艺人有什么关系?’甲:‘国服哇……人人都得挂孝。’”
用桃、杏、梨、枣等水果加糖或蜜制成的食品的统称。
〈书〉吃饱肚子:食不~。
1.掸扫;揩拂。 2.过分地违逆。
双方交易,由中人经手交付钱或货物。
1.即包袱。包衣物用的包单。
1.吃饱肚子。语本《庄子.逍遥游》:"适莽苍者,三飡而反,腹犹果然。" 2.宋元时男子长衣外包裹腰肚的绣袍肚。
1.外城。
1.指国家的乐府机关。
1.辅国。亦指辅国大臣。
尊称为创建国家并有特殊功勋的领导人。
国服的意思解释、国服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