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ā jiǔ bù lí shí  ]
  • ㄅㄚ ㄐ一ㄡˇ ㄅㄨˋ ㄌ一ˊ ㄕˊ
  • WT VT I YRB FG
  • 动词

八九不离十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非常接近或几乎达到实际情况。

我也活过来五十多岁了,什么样的人,一眼看上去也是八九不离十。

about right; be not far out; be pretty close; be very near;

引证解释

⒈  犹言差不多。

京剧《乌龙院》第三场:“阎惜姣 :‘要猜呢?’ 宋江 :‘猜他个八九不离十。’”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四章:“郭祥 看到他们俩人相亲相爱,猜想事情已经八九不离十了。”

国语辞典

⒈  差不多。

如:「他只一开口,我们就把他的来意猜个八九不离十。」

差不多

成语解释

八九不离十

八九不离十词语接龙

  • 1、1.成色纯。 2.形容达到非常充足的程度。 3.副词。足足,整整。
  • 2、1.明燕王朱棣夺取建文帝政权后,命方孝孺起草即位诏书。方坚不从命,被灭十族。十族,九族之外,并及朋友门生。
  • 3、1.指宋时支持﹑迎合王安石的邓绾﹑李定﹑王子韶等十人。
  • 4、1.谓对将领的十项要求。
  • 5、1.十个等级(的人)。数,等差。 2.犹言十多;十几。表示较多。
  • 6、1.谓反复思虑。 2.唐魏征谏太宗予以慎重思考的十个方面。
  • 7、1.本指十种情况必死,引申为极端危险。 2.指犯十次死罪。言其多。 3.死十次。夸张说法。
  • 8、1.古代十大湖泊的总称。
  • 9、1.指十种文体。 2.指书法的十体。唐张怀瓘所分为:古文﹑大篆﹑籀文﹑小篆﹑八分﹑隶书﹑章草﹑行书﹑飞白﹑草书。见所著《书断.列传》。 3.指书法的十体。唐唐元度所分为:古文﹑大篆﹑小篆﹑八分﹑飞白﹑薤叶﹑垂针﹑垂露﹑鸟书﹑连珠。见《宣和书谱.唐元度》。 4.指十种诗体。唐元稹于元和七年时,将自己所作诗分编为古讽﹑乐讽﹑古体﹑新题乐府﹑律诗五言七言两体﹑律讽﹑悼亡﹑艳诗今古两体,共成十体。见所作《叙诗寄乐天书》。 5.指十种诗体。五代齐己分诗作为高古﹑清奇﹑远近﹑双分﹑背非﹑虚无﹑是非﹑清洁﹑覆妆
  • 10、1.十成。
  • 11、1.《通典》等十部书的总称。其中《通典》﹑《通志》﹑《文献通考》称"三通";清乾隆时加入官修的《续通典》﹑《清通典》﹑《续通志》﹑《清通志》﹑《续文献通考》﹑《清文献通考》六部书,合称"九通";1935年,商务印书馆再加入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总称"十通"。
  • 12、1.口语,指每月的十一日到十九日。意为十日出头。
  • 13、1.数目。一百个千。用以形容数量极多。
  • 14、1.见"十殿阎王"。
  • 15、1.唐开元中,定州的等级,除京师附近的四州为四辅外,其余依次为:六雄,十望,十紧及其他上﹑中﹑下州。十望,指宋﹑亳﹑滑﹑许﹑汝﹑晋﹑洺﹑虢﹑卫﹑相等十州。
  • 16、1.见"十围"。
  • 17、1.亦作"十韦"。形容粗大。 2.谓兵力十倍于敌,则可围之。参见"十围五攻"。
  • 18、1.古代指按地位区分的人的十个等级。
  • 19、1.把物品一层又一层地包裹起来,以示珍贵。
  • 20、1.《后汉书.循吏传序》:"其(光武帝)以手迹赐方国者,皆一札十行,细书成文。"后因以"十行"代指皇帝的手札或诏书。
  • 21、1.中国佛教华严宗的核心教义,又称十玄门﹑十玄缘起。其内容为:同时具足相应门﹑一多相容不同门﹑诸法相即自在门﹑因陀罗网境界门﹑微细相容安立门﹑秘密隐显俱成门﹑诸藏纯杂具德门﹑十世隔法异成门﹑唯心回转善成门和托事显法生解门。"十玄"旨在发明华严宗特有的相即相入﹑圆融无碍的"法界缘起"。见智俨《华严一乘十玄门》和法藏《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卷四。
  • 22、1.酒名。亦代指酒。
  • 23、1.十句话。表示很多议论。 2.十次言论。表示多次言论。
  • 24、1.十个象尧那样的圣人。谓圣人众多。

八九不离十的相关查询

八九不离十的意思解释、八九不离十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