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īnɡ lú  ]
  • ㄐ一ㄥ ㄌㄨˊ
  • OG OYNE

精庐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学舍,读书讲学之所。

⒉  佛寺;僧舍。

引证解释

⒈  学舍,读书讲学之所。

《后汉书·姜肱传》:“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徵君。”
李贤 注:“精庐即精舍也。”
《魏书·儒林传·平恒》:“乃别构精庐,并置经籍於其中。”
清 瞿鸿禨 《与缪荃孙书》:“钟山 既已蝉联,精庐又较 南菁 为胜。”

⒉  佛寺;僧舍。

《北齐书·杨愔传》:“至 碻磝戍,州内有 愔 家旧佛寺,入精庐礼拜。”
唐 贾岛 《宿山寺》诗:“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宋 辛弃疾 《汉宫春·答李兼善提举和章》词:“心似孤僧,更茂林修竹,山上精庐。”

国语辞典

⒈  学舍或精致优雅的房舍。

《后汉书·卷五三·姜肱传》:「盗闻而感悔,后乃就精庐,求见征君。」
《魏书·卷八四·儒林传·平恒传》:「乃别构精庐,并置经籍于其中。」

⒉  寺庙。

《北齐书·卷三四·杨愔传》:「州内有愔家旧佛寺,入精庐礼拜,见太傅容像,悲感恸哭。」
唐·贾岛〈宿山寺〉诗:「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精庐(jing lu)同音词

  • 1、旌録[jīnɡ lù ]

    1.表彰叙录。

  • 2、镜渌[jìnɡ lù ]

    1.明净清澈。

  • 3、静路[jìnɡ lù ]

    1.古代帝王后妃外出时﹐先派人对所经道路进行清检﹐以防意外﹐谓之"静路"。

  • 4、井庐[jǐnɡ lú ]

    1.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用以指井田和房舍。 2.泛指邻里;乡里。

  • 5、井卤[jǐnɡ lǔ ]

    1.谓井水味咸。

  • 6、警露[jǐnɡ lù ]

    1.因白露降临而相警戒。相传鹤性机警﹐"至八月白露降﹐流于草上﹐滴滴有声﹐因即高鸣相警﹐移徙所宿处﹐虑有变害"。见《艺文类聚》卷九十引晋周处《风土记》。后因以"警露"作为咏鹤的典故。

  • 7、径露[jìnɡ lù ]

    1.直露,不含蓄。

  • 8、径路[jìnɡ lù ]

    1.小路。 2.泛指道路。 3.捷径;近路。 4.比喻私人关系的门路。 5.比喻处世行事的途径。 6.匈奴所奉之神名。

精庐词语接龙

  • 1、1.宅第。
  • 2、1.古人服丧时所居的墓旁小屋。垩,垩室。亲者﹑贵者居庐,疏者﹑贱者居垩。
  • 3、1.家奴;仆从。
  • 4、1.庐山。
  • 5、1.泛指楼阁亭台。
  • 6、1.庐山和霍山的并称。
  • 7、1.驻有巡逻守备兵丁的营舍。
  • 8、1.古代井田制,八家共一井,因称共一井的八家庐舍为庐井。 2.泛指房舍田园。
  • 9、1.庐江﹑九江二郡的并称。
  • 10、1.住在临时性的简易房子中。 2.庐墓。在墓旁结庐服丧。 3.平民之居,民房。
  • 11、1. 安徽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原名“倒七戏”。因流行于该省中部旧庐州府一带而得名。
  • 12、1.相传古有名匡俗者结庐隐于庐山,屡逃征聘,时人敬事之,称为庐君。参见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庐江水》。
  • 13、1. 庐陵郡,就是吉州。现在江西省吉安市。
  • 14、1.庐舍,房舍。 2.庐帐;毡帐。
  • 15、1.古人于父母或师长死后,服丧期间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守护坟墓,谓之庐墓。 2.指服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3.房舍和祖墓。
  • 16、1.古人服丧所住的墓旁小屋。
  • 17、又名“匡山”、“匡庐”。在江西省九江市南,北滨长江,东临鄱阳湖。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山中群峰林立,飞瀑流泉,林木苍翠,云海弥漫。有仙人洞、花径、大小天池、三叠泉、含鄱口、五老峰、香炉峰、秀峰、东林寺、庐山温泉等名胜古迹。夏季凉爽,为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避暑胜地。
  • 18、1.房屋,住宅。 2.建于墓侧之守丧小屋。
  • 19、1.房舍。
  • 20、1.小屋。
  • 21、1.按军队建制编列的居民。
  • 22、1.房屋。
  • 23、1.庐墓。指守丧期间居住的墓旁小屋。
  • 24、1.房屋。

精庐的相关查询

精庐的意思解释、精庐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