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ōnɡ lǜ  ]
  • ㄓㄨㄥ ㄌㄩˋ
  • K TVG

中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合于音律。合乎格律。合乎法度。

引证解释

⒈  合于音律。

汉 贾谊 《新书·傅职》:“号呼歌謡声音不中律,燕乐雅颂逆乐序。”
《韩诗外传》卷一:“马鸣中律,驾者有文,御者有数。”

⒉  合乎格律。

唐 杜甫 《桥陵诗三十韵》:“遣辞必中律,利物常发鉶。”

⒊  合乎法度。

《文选·左思<魏都赋>》:“毕出征而中律,执奇正以四伐。”
吕向 注:“军帅师出行,尽中剋胜之法,执奇正之计也。”

中律(zhong lv)同音词

  • 1、忠虑[zhōnɡ lǜ ]

    1.忠于君国的计虑。

  • 2、仲吕[zhònɡ lǚ ]

    1.中吕。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又称小吕。详"十二律"。 2.农历四月的代称。古有"孟夏之月,律中仲吕"之说,故称。

  • 3、钟吕[zhōnɡ lǚ ]

    1.指乐律﹐声律。 2.锺离权﹑吕洞宾的并称。

  • 4、钟律[zhōnɡ lǜ ]

    1.音律。

  • 5、中吕[zhōnɡ lǚ ]

    1.古乐十二律的第六律。其于十二月为四月,因亦用以称农历四月。 2.指律合中吕的歌曲。

  • 6、中率[zhōnɡ lǜ ]

    1.谓符合军功封赏条例。

  • 7、众虑[zhònɡ lǜ ]

    1.各方面的考虑。 2.各种杂念。

中律词语接龙

  • 1、1.律吕之本,指黄钟。古以黄钟为十二律之本,其余十一律皆据之以生。
  • 2、1.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
  • 3、1.戒律的教义。
  • 4、1.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以黄钟律的管长为准,以累黍为法。相传黄帝命伶伦造律之尺,一黍之纵长,命为一分,九分为一寸,共计八十一分为一尺,是为律尺。以黍粒横排,则百粒为一尺,相当于纵黍八十一粒。
  • 5、1.法典;律条。
  • 6、1、有规律的运动:脉搏的~|生命的~。2、比喻有规律的发展、运行:社会的~|古城伴着现代化的~呈现出新的面貌。
  • 7、1.古代计度,皆出于黄钟之律,故称律度。度指长短,即分﹑寸﹑尺﹑丈﹑引。也包括计算容积﹑重量。《左传.文公六年》:"着之话言,为之律度。"杜预注:"钟律度量,所以治历明时。"一说犹法度﹑法制。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2.犹规矩,法度。 3.音律的法度标准。
  • 8、1.法律。 2.律吕的法则。 3.指格律。 4.规律。
  • 9、1.《汉书.律历志上》:"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正。"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律得风气而成声,风和乃律调也。"后因以"律风"指和风。
  • 10、1.指律诗中的讽喻诗。
  • 11、1.守小乘戒律的人所穿的法衣。
  • 12、文体名。赋的一种形式。对偶工整,音律、押韵均有严格规定。为唐、宋科举考试所采用。
  • 13、1.指戒律。 2.格律。
  • 14、1.山谷名。即黍谷。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相传地寒不生五谷,战国邹衍吹律于此而地温,始生黍,故名。
  • 15、1.见"律管"。
  • 16、1.指法律系统。
  • 17、1.谓律管候气。
  • 18、1.约束自己;要求自己。
  • 19、1.纪律。
  • 20、1.指研究佛教经义的人。
  • 21、1.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均,"韵"的古字。
  • 22、1.法令条文。
  • 23、1.高大貌。律,通"垒"。
  • 24、1.见"律历"。

中律的相关查询

中律的意思解释、中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