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ì luó  ]
  • ㄅ一ˋ ㄌㄨㄛˊ
  • ANK ALQ

薜萝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王逸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于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

⒉  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引证解释

⒈  薜荔和女萝。两者皆野生植物,常攀缘于山野林木或屋壁之上。

《楚辞·九歌·山鬼》:“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
王逸 注:“女萝,兔丝也。言山鬼仿佛若人,见於山之阿,被薜荔之衣,以兔丝为带也。”
后借以指隐者或高士的衣服。 《南齐书·高逸传·宗测》:“量腹而进松朮,度形而衣薜萝。”
唐 张乔 《送陆处士》诗:“若向仙巖住,还应著薜萝。”

⒉  借指隐者或高士的住所。

南朝 梁 吴均 《与顾章书》:“僕去月谢病,还觅薜萝。”
唐 韩偓 《雪中过重湖信笔偶题》诗:“道方时险拟如何,謫去甘心隐薜萝。”
清 黄遵宪 《岁暮怀人诗》之二:“十年冷署付蹉跎,归去空山卧薜萝。”

薜萝(bi luo)同音词

  • 1、逼逻[bī luó ]

    1.安排;张罗。

  • 2、比落[bǐ luò ]

    1.邻近的村庄。

  • 3、毕罗[bì luó ]

    1.包罗;囊括。语出《诗.小雅.鸳鸯》:"鸳鸯于飞,毕之罗之。"毛传:"于其飞乃毕掩而罗之。" 2.食品名。也作饆饠。

  • 4、弊落[bì luò ]

    1.衰落。

  • 5、饆饠[bì luó ]

    1.食品名。原指抓饭,后亦指饼类。 2.犹逼逻。张罗安排。

  • 6、吡咯[bǐ luò ]

    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4H5N。无色液体,在空气中颜色变深,有刺激性气味。有来制药品。[英pyrrole]

  • 7、哔啰[bì luo ]

    1.象声词。

  • 8、碧萝[bì luó ]

    1.女萝。一种绿色的寄生攀援植物。

  • 9、碧螺[bì luó ]

    1.指少女的一种螺壳状发髻。

  • 10、碧落[bì luò ]

    〈书〉天空。

薜萝词语接龙

  • 1、1.指女萝和薜荔。 2.用以指隐士的服装。
  • 2、1.即萝卜。
  • 3、1.松萝的藤蔓。喻攀附。
  • 4、1.植物名。一名芄兰。多年生蔓草,茎折断后有汁如乳。子附长毛。如白绒。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草七.萝藦》。
  • 5、1.女萝和茑。两种蔓生植物。常缘树而生。 2.比喻亲戚关系。
  • 6、1.罗列图籍。 2.指疆宇。
  • 7、1.藤萝间的明月。
  • 8、卜花1.眼球角膜患溃疡后在角膜上遗留下来的白色瘢痕,俗称"萝卜花"。
  • 9、茖葱1.一种野葱。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称山葱。
  • 10、洛女1.指洛水女神。
  • 11、洛派1.宋儒程颢程颐兄弟是洛阳人,后人便称其学派为洛派。
  • 12、洛浦1.洛水之滨。 2.借指洛神。
  • 13、洛桥1.指洛阳市天津桥。桥在洛水上,故亦称"洛桥"。
  • 14、洛汭1.河南省洛水入黄河处。 2.指河南省洛阳市一带地区。
  • 15、洛桑瑞士著名游览和疗养城市。人口126万(1982年)。有纺织、乐器、陶瓷等工业,葡萄酒酿造业甚盛。面山濒湖,气候宜人,风景优美。许多国际会议常在此举行。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总部设此。
  • 16、洛社1.宋欧阳修梅尧臣等在洛阳时组织的诗社。 2.即洛阳耆英会。 3.洛阳社的简称。
  • 17、裸葬1.裸体而葬。谓不用衣衾棺椁。
  • 18、裸逐1.相传商纣王穷奢极欲,"以酒为池,县肉为林",使男女赤身裸体,追逐其间。事见《史记.殷本纪》。
  • 19、躶躬1.犹言赤身露体。
  • 20、躶身1.犹言赤身露体。
  • 21、躶袒1.谓裸露身体。
  • 22、躶軆1.见"裸体"。
  • 23、躶形1.犹言赤身露体。
  • 24、躶葬1.谓赤身埋葬。

薜萝的相关查询

薜萝的意思解释、薜萝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