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wèi sù  ]
  • ㄨㄟˋ ㄙㄨˋ
  • LGE VH

畏肃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谓肃然起敬。

引证解释

⒈  谓肃然起敬。

《后汉书·苏章传》:“州境知 章 无私,望风畏肃。”
《新唐书·张伯仪传》:“后为 江陵 节度使。朴厚不知书,然推诚遇人,军中畏肃,民亦便之。”

畏肃(wei su)同音词

  • 1、威肃[wēi sù ]

    1.庄重肃穆。

  • 2、伪俗[wěi sú ]

    1.诈伪的风气。

  • 3、微素[wēi sù ]

    1.贫贱寒素。 2.谦词。卑微的情愫。

  • 4、违俗[wéi sú ]

    1.违背世俗。

  • 5、猥俗[wěi sú ]

    1.犹俚俗。 2.粗俗。

  • 6、韦素[wéi sù ]

    1.韦,系竹简的皮绳;素,绢帛,古代用来书写。后因以"韦素"指书册﹑典籍。 2.韦布素衣。指家世清寒。

  • 7、味素[wèi sù ]

    1.即味精。参见"味精"。

  • 8、纬俗[wěi sú ]

    1.谓匡正世风。

  • 9、未素[wèi sù ]

    1.没有降霜。素,借指霜。

畏肃词语接龙

  • 1、1.见"肃慎"。
  • 2、1.亦作"肃眘"。 2.古民族名。古代居于我国东北地区。周武王﹑成王时曾以楛矢﹑石砮来贡。一般认为汉以后的挹娄﹑勿吉﹑靺鞨﹑女真都和它有渊源关系。亦泛指远方之国。
  • 3、1.犹言整肃自省。
  • 4、1.指草木萎缩稀疏。
  • 5、1.谓霜降而万物收缩。《诗.豳风.七月》:"九月肃霜,十月涤场。"毛传:"肃,缩也,霜降而收缩万物。"孔颖达疏:"又九月之时,收缩万物者,是露为霜也。"朱熹集传:"肃霜,气肃而霜降也。"宋沈遘《谢冬服表》:"感肃霜之节,嘉献裘之勤。"一说,肃霜犹肃爽,指天高气爽。参阅王国维《观堂集林.肃霜涤场说》。 2.见"肃爽"。
  • 6、1.良马名。
  • 7、清末官员。爱新觉罗氏,满洲镶蓝旗人。任户部尚书,得咸丰帝信用。建议重用曾国藩等,镇压太平军。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参与对外交涉,拒绝沙俄对中国的领土要求。咸丰帝病死,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祺祥政变时被杀。
  • 8、1.恭敬貌。 2.严正貌。 3.疾速貌。 4.形容网目细密。 5.阴沉;萧瑟;清冷。 6.清幽;静谧。 7.象声词。鸟羽﹑虫翅的振动声。 8.象声词。风声。 9.象声词。泛指其它声音。
  • 9、1.因寒畏缩。
  • 10、1.静听。含恭敬意。
  • 11、1.谓待人接物严肃端正。 2.犹言摧残万物。指深秋肃杀之气使草木凋谢。
  • 12、1.供香。
  • 13、1.敬谢。书札用语。
  • 14、1.上进之心;行正道之心。
  • 15、1.恭敬地修书。致亲友书札用语。
  • 16、1.恭迎。
  • 17、1.谓整饬使气氛严肃。
  • 18、1.恭敬地谒见。
  • 19、1.整衣。
  • 20、1.敬谨共守。
  • 21、1.恭敬地拱手行礼。
  • 22、1.敬受。
  • 23、1.见"肃雍"。
  • 24、1.见"肃雍"。

畏肃的相关查询

畏肃的意思解释、畏肃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