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zhú lǜ  ]
  • ㄓㄨˊ ㄌㄩˋ
  • THT TVG

竹律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指律管。古代候气之具。借指节候。

引证解释

⒈  指律管。古代候气之具。借指节候。参见“候气”。

唐太宗 《咏司马彪续汉志》:“观仪不失序,遵礼方由事,政宣竹律和,时平玉条备。”

竹律(zhu lv)同音词

  • 1、珠履[zhū lǚ ]

    1.珠饰之履。 2.指有谋略的门客。

  • 2、诛率[zhū lǜ ]

    1.惩治首恶。

  • 3、诸吕[zhū lǚ ]

    1.指汉代吕后的亲信吕产﹑吕禄等。

  • 4、诸率[zhū lǜ ]

    1.古代官名。太子的侍卫。

  • 5、竹缕[zhú lǚ ]

    1.古代上元节挂的一种用竹丝编的彩灯。

  • 6、朱履[zhū lǚ ]

    1.红色的鞋。古代贵显者所穿。 2.借指贵显者。 3.见"朱履客"。

  • 7、朱律[zhū lǜ ]

    1.指夏季。

  • 8、朱緑[zhū lǜ ]

    1.唐四品五品官服用朱,六品以下用绿。引申为作官。 2.谓选任官员。

竹律词语接龙

  • 1、1.律吕之本,指黄钟。古以黄钟为十二律之本,其余十一律皆据之以生。
  • 2、1.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
  • 3、1.戒律的教义。
  • 4、1.古代用以制定乐律的度尺。以黄钟律的管长为准,以累黍为法。相传黄帝命伶伦造律之尺,一黍之纵长,命为一分,九分为一寸,共计八十一分为一尺,是为律尺。以黍粒横排,则百粒为一尺,相当于纵黍八十一粒。
  • 5、1.法典;律条。
  • 6、1、有规律的运动:脉搏的~|生命的~。2、比喻有规律的发展、运行:社会的~|古城伴着现代化的~呈现出新的面貌。
  • 7、1.古代计度,皆出于黄钟之律,故称律度。度指长短,即分﹑寸﹑尺﹑丈﹑引。也包括计算容积﹑重量。《左传.文公六年》:"着之话言,为之律度。"杜预注:"钟律度量,所以治历明时。"一说犹法度﹑法制。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2.犹规矩,法度。 3.音律的法度标准。
  • 8、1.法律。 2.律吕的法则。 3.指格律。 4.规律。
  • 9、1.《汉书.律历志上》:"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正。"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律得风气而成声,风和乃律调也。"后因以"律风"指和风。
  • 10、1.指律诗中的讽喻诗。
  • 11、1.守小乘戒律的人所穿的法衣。
  • 12、文体名。赋的一种形式。对偶工整,音律、押韵均有严格规定。为唐、宋科举考试所采用。
  • 13、1.指戒律。 2.格律。
  • 14、1.山谷名。即黍谷。在今北京密云县西南。相传地寒不生五谷,战国邹衍吹律于此而地温,始生黍,故名。
  • 15、1.见"律管"。
  • 16、1.指法律系统。
  • 17、1.谓律管候气。
  • 18、1.约束自己;要求自己。
  • 19、1.纪律。
  • 20、1.指研究佛教经义的人。
  • 21、1.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均,"韵"的古字。
  • 22、1.法令条文。
  • 23、1.高大貌。律,通"垒"。
  • 24、1.见"律历"。

竹律的相关查询

竹律的意思解释、竹律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