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èi duō  ]
  • ㄅㄟˋ ㄉㄨㄛ
  • MHNY QQ

贝多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梵语pattra的音译。意为树叶。古印度常以多罗树叶写经。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树。借指佛经。传说中的国名。

引证解释

⒈  梵语的音译。意为树叶。古 印度 常以多罗树叶写经。亦指佛陀在其下成道的菩提树。

《佛说自誓三昧经》:“佛告天子:昔吾出家,以汝为证;诣贝多树,汝復为证。”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木篇》:“贝多,出 摩伽陁国,长六七丈,经冬不凋。此树有三种:一者多罗娑力叉贝多;二者多梨婆力叉贝多;三者部婆力叉多罗多梨。并书其叶,部闍一色取其皮书之。贝多是梵语, 汉 翻为叶。贝多婆力叉者, 汉 言叶树也。 西域 经书,用此三种皮叶,若能保护,亦得五六百年。”
清 阎尔梅 《遂初园诗》:“东隣賸有逃禪地,更向 祗园 种贝多。”
亦译作“贝多罗”。 清 吴伟业 《送张玉甲宪长之官邛雅》诗之三:“欲问辟支诸佛土,贝多罗树即关头。”
清 陈维崧 《贺新郎·中元感怀》词:“亟倩兰陀张浄饌,抛作贝多罗子,早勘破人间生死。”

⒉  借指佛经。

唐 张鼎 《僧舍小池》诗:“贝多文字古,宜向此中翻。”
清 顾景星 《<楝亭集>序》:“贝多、金碧、象数、艺术,无所不窥。”

⒊  传说中的国名。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卷上:“周成王 元年, 贝多国 人献舞萑, 周公 命返之。”

国语辞典

⒈  古代印度人将佛经书写于贝多树的叶子上,故以此语为佛经的代称。

唐·李商隐〈题僧壁〉诗:「若信贝多真实语,三生同听一楼钟。」

贝多(bei duo)同音词

  • 1、梖多[bèi duō ]

    1.梵语pattra的音译字。即贝叶树。

  • 2、倍多[bèi duō ]

    1.成倍增加。

贝多词语接龙

  • 1、1.多半,大概;恐怕。常与"是"连用。
  • 2、1.什么时候。
  • 3、1.犹多次。
  • 4、1.见"多识"。
  • 5、1.多说;多述。
  • 6、姿1.姿态多种多样。亦犹言丰富多彩。 2.常指形态之美。
  • 7、1.众卿大夫。 2.多男子(儿子)。 3.谓多子女。
  • 8、不该说而说:~多舌ㄧ你不了解情况,别~!
  • 9、1.佛教以众生造善恶之业,受轮回之苦,生死相续,谓之"多生"。
  • 10、很长时间:等候~ㄧ~未见面。
  • 11、1.亦作"多志"。 2.博学广记。
  • 12、1.古指众多的贤士。也指百官。
  • 13、1.即大食。唐时亦译作"多氏"。参阅《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卷上。
  • 14、①做多余的事:不找他他也会来的,你不必多那个事了。 ②做没必要做的事:他总爱~,惹是非。
  • 15、寿1.长寿。 2.旧时常以"多福"﹑"多寿"﹑"多男"作祝颂之词。参见"三多"。
  • 16、较大的数量:绝大~ㄧ少数服从~ㄧ~人赞成这个方案。
  • 17、1.谓凡事多从私心出发。 2.多嬖臣。
  • 18、1.多种多样。
  • 19、(~儿)①超过半数;大半:同学~到操场上去了,只有少数还在教室里。 ②大概:他这会儿还不来,~不来了。‖也说多一半。
  • 20、1.亦作"多僻"。多邪僻。
  • 21、由三个或更多方面参加的,特指由三个或更多国家参加的:~会谈ㄧ~条约ㄧ~贸易。
  • 22、1.谓富于才智。 2.借指富有才能的人。 3.指意中人。多用于女指男。
  • 23、1.产生许多后代的。如:欧椋鸟极其多产,所以鸟群巨大。2.著作或讲话很多或很长。如:一个多产的精力充沛的作家。
  • 24、1.客套话。谓多蒙受,用表感谢。

贝多的相关查询

贝多的意思解释、贝多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