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ī yù  ]
  • ㄅ一 ㄩˋ
  • GKLP KWGJ

逼喻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敦促劝喻。

引证解释

⒈  敦促劝喻。

《晋书·隐逸传·宋纤》:“张祚 后遣使者 张兴 备礼徵为太子友, 兴 逼喻甚切。”

逼喻(bi yu)同音词

  • 1、鄙迂[bǐ yū ]

    1.浅陋而迂腐。常用作谦词。

  • 2、鄙愚[bǐ yú ]

    1.鄙陋愚昧。多用为自谦之词。 2.指鄙陋愚昧之人。

  • 3、鄙语[bǐ yǔ ]

    1.俗语。

  • 4、币余[bì yú ]

    1.营造用料的剩余部分。币,通"敝"。

  • 5、币玉[bì yù ]

    1.帛和玉,古代用以祭祀的礼品。

  • 6、湢浴[bì yù ]

    1.浴室。

  • 7、跸御[bì yù ]

    1.谓古时帝王出行,禁止行人车马通行以清道。

  • 8、弊狱[bì yù ]

    1.判罪。

  • 9、碧宇[bì yǔ ]

    1.青天。 2.指华美的建筑物。

  • 10、碧玉[bì yù ]

    1.矿物名。含铁的石英石,呈红色﹑褐色或绿色。可作装饰品。也称碧石。 2.人名。南朝宋汝南王妾。 3.人名。唐乔知之妾。一名窈娘。 4.借指年轻貌美的婢妾或小家女。 5.比喻澄净﹑青绿色的自然景物。 6.乐曲名。

逼喻词语接龙

  • 1、1.古名医。传说为黄帝时人。
  • 2、1.开导教育。
  • 3、1.开导勉励。
  • 4、1.形容;比称。
  • 5、1.表明意思。
  • 6、1.谓对某事明白并乐于为之。
  • 7、1.亦作"喻指"。 2.知晓旨意;喻示旨意。
  • 8、1.见"喻旨"。
  • 9、培伦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四川内江人。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曾制造炸弹,组织暗杀团,先后到汉口、北京谋刺清两江总督端方和摄政王载沣,均未成功。1911年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弹尽力竭后被俘牺牲。
  • 10、世明言即“古今小说”(74页)。
  • 11、以利害喻:使人知道。把事情的利害关系给人讲清楚。
  • 12、之以理喻:晓喻,开导。用道理来开导说服人。
  • 13、頨顶1.凹陷的头顶。
  • 14、僪佹1.神奇怪异。
  • 15、鐍闭1.封锁关闭。
  • 16、鐍锁1.关锁。
  • 17、鐍围1.封锁包围。
  • 18、鐍钥1.锁和钥匙。喻关锁。
  • 19、齵差1.参差不齐。
  • 20、齵齿1.牙齿参差不齐。
  • 21、蝺偻1.驼背。
  • 22、悇悑1.忧惧惊恐。
  • 23、悇憛1.忧苦悲伤。
  • 24、尉迟1.复姓。唐有尉迟敬德。见两《唐书》本传。 2.古代于阗王姓。和阗语vi?a'(梵语vijaya﹐vijita)音译。

逼喻的相关查询

逼喻的意思解释、逼喻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