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yí tǐ  ]
  • 一ˊ ㄊ一ˇ
  • KHGP WSG
  • 名词

遗体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死者的尸体。

向遗体告别。

remains of the dead;

⒉  指自己的身体,古人认为自身为父母的遗体。

body;

引证解释

⒈  亦作“遗躰”。

⒉  旧谓子女的身体为父母所生,因称子女的身体为父母的“遗体”。

《礼记·祭义》:“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
《大戴礼记·曾子大孝》:“身者,亲之遗躰也。”
一本作“遗体”。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兄弟》:“爱先人之遗体,惜己身之分气,非兄弟何念哉?”
《天雨花》第六回:“险将父母遗体,断送妖狐手内。”

⒊  即亲生子。

《汉书·霍光传》:“中孺(霍中孺 )趋入拜謁,将军迎拜,因跪曰:‘ 去病 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太平广记》卷三二一引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上郡 胡馥之,娶妇 李氏,十餘年无子而妇卒,哭之慟:‘汝竟无遗体,怨酷何深!’”
宋 周密 《齐东野语·朱墨史》:“及 梁师成 用事,自谓 苏氏 遗体,颇招延 元祐 诸家子孙,若 范温、秦湛 之徒。”
清 王士禛 《香祖笔记》卷六:“冯祭酒 具区 《跋孙覿尚书尺牘》云:‘ 阳羡 孙老 得 东坡 弃婢而生尚书,实 坡公 遗体。’予跋《鸿庆集》既辩之矣。”

⒋  犹身体。

晋 葛洪 《抱朴子·逸民》:“或有乘危冒嶮,投死忘生,弃遗体於万仞之下,邀荣华於一朝之间,比夫轻四海爱脛毛之士,何其缅然邪!”
宋 梅尧臣 《道旁虎迹行》:“伤哉此遗体,冒险轻百金。”
《西游记》第七九回:“沙僧 道:‘朝士休怪丑陋,我等乃是生成的遗体。若我师父,来见了我师兄,他就俊了。’”

⒌  指所尊敬的人的尸体。

唐 李商隐 《为王侍御瓘谢宣吊并赙赠表》:“降悯惻於上公,厚賻礼於遗体。”
元 虞集 《考思亭记》:“墓也者,遗体之所藏也。”
《说唐》第四二回:“柴绍 放声大哭,只得殮了 元霸 遗体,连同他的遗物和玉璽降表,回转 长安。”
魏巍 《东方》第四部第十七章:“不一时,又找到了四位烈士的遗体。”

⒍  指以前遗留下来的形体、式样。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练字》:“《仓頡》者, 李斯 之所辑,而鸟籀之遗体也。”

国语辞典

⒈  人的身体,都是父母遗留下来的骨肉,故称为「遗体」。

《礼记·祭义》:「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
《汉书·卷六八·霍光传》:「中孺趋入拜谒,将军迎拜,因跪曰:『去病不早自知为大人遗体也。』」

⒉  死者的尸体。

遗体(yi ti)同音词

  • 1、一体[yì tǐ ]

    1.谓关系密切或协调一致,犹如一个整体。 2.一部分。 3.指整个身体。 4.犹言一只。 5.一样;一同;一律。 6.谓文学作品的一种体式或风格。 7.指全体。

  • 2、一替[yí tì ]

    1.一次衰落。 2.一次更替。 3.犹一队。 4.一番,一次。

  • 3、议题[yì tí ]

    1.议定题目。 2.会议讨论的题目。

  • 4、议体[yì tǐ ]

    1.指奏议文章的体裁。

  • 5、移提[yí tí ]

    1.为要求转移管辖而向另一机构提取在押的人。

  • 6、仪体[yí tǐ ]

    1.礼仪的程序法式。

  • 7、壹体[yī tǐ ]

    1.一致,如同一个整体。

  • 8、倚梯[yǐ tī ]

    1.梯子。 2.靠着梯子。

  • 9、弋绨[yì tí ]

    1.黑色粗厚的丝织物。弋﹐通"黓"。

  • 10、佚逷[yì tì ]

    1.放恣。

遗体词语接龙

  • 1、1.犹壮汉。谓从事笨重体力劳动的人。
  • 2、1.身体和皮肤。亦指躯体。
  • 3、1.体察隐情。
  • 4、1.审查。
  • 5、1.履行天命。
  • 6、人体形态结构。包括生长发育水平,身体的整体指数与比例(体型),以及身体的姿态。可根据身高、体重、胸围、肩宽、骨盆宽度和皮下软组织等指标来评定。
  • 7、1.犹主体,主干。 2.指诗文或书法的骨力。
  • 8、1.创建或治理国家。 2.体念国家。
  • 9、1.躯壳;尸骸。
  • 10、1.身体状况。
  • 11、1.谓以自己的行动感化别人。
  • 12、1.体验领会。
  • 13、几何体占有空间部分的大小。通常取棱长为单位长度的正方体的体积作为体积单位,度量几何体所得的量数就是几何体的体积。
  • 14、1.依据天道;实行天道。
  • 15、1.亲近的;贴心的。 2.家庭成员中个人私存的财物。亦泛指私人积蓄。 3.私下;表示亲密或不公开的。
  • 16、①亲近的;贴身的:说说体己话|珍藏之物付与体己人。 ②个人私蓄的:体己钱|体己物。 ③私自:来日宋江体己聊备小酌。
  • 17、1.体格检查的省称。
  • 18、1.古代祭祀﹑宴享时,将牲的半体置于大俎以进献。《左传.宣公十六年》:"王享有体荐﹐宴有折俎。"杜预注:"享则半解其体而荐之。"孔颖达疏:"《传》言体荐即房蒸也。"《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清孙诒让正义:"今以《体经》﹑《春秋》内外传及韦﹑杜﹑贾诸说参互考之﹐脀解之法盖有五﹐而实止四等……二曰房烝﹐谓之体荐﹐中分左右二体﹐而升其胖于俎也。"一说将全牲置于大俎以进献。《周礼.夏官.小子》"掌祭祀羞羊肆"郑玄注引汉郑司农曰:"羊肆﹐体荐﹑全烝也。"
  • 19、1.指带骨的大块的牛羊肉。语本《国语.周语中》:"体解节折而共饮食之。"
  • 20、1.古代祭祀﹑宴飨时,将牲体切割为二十一部分。 2.分解人的肢体。古代酷刑之一。 3.犹解体。比喻人心离散。 4.理解;领悟。
  • 21、1.体察考究。 2.亲自查究。 3.体会思考。
  • 22、1.性格器量;人品。 2.犹局面。
  • 23、1.探察。
  • 24、1.犹体察。

遗体的相关查询

遗体的意思解释、遗体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