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亦作“湮沉”。
⒉ 埋没;沉沦。
⒈ 亦作“湮沉”。埋没;沉沦。
引晋 潘岳 《杨仲武诔》:“如何短折,背世湮沉。”南朝 梁 江淹 《恨赋》:“亦復含酸茹叹,销落湮沉。”《旧唐书·珍王诚传》:“凡皇族子弟,皆散弃无位,或流落他县,湮沉不齿録,无异匹庶。”宋 苏轼 《十二琴铭·九州璜》:“湮沉乎射鮒之谷,委蛇乎凤凰之堂。”清 方苞 《读经解》:“自是以来,学者循诵《易》、《诗》、《书》、《春秋》之文,而虚言其义,有得有失,一如记所称,而《礼》则湮沉残缺。”
1.谓身近危境。语本《楚辞.离骚》﹕"阽余身而危死兮。览余初其犹未悔。"
1.精深。
1.研究审查。 2.勘问;审讯。
1.沉溺。 2.渊深。
1.延长伸展。
1.严加审讯。
1.审慎;庄重谨慎。
1.火神。借指南方。
1.盐水的神女。
1.谓居于隐蔽之处。
湮沈的意思解释、湮沈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