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iá zhēnɡ  ]
  • ㄒ一ㄚˊ ㄓㄥ
  • NHF TGH

遐征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远行;远游。

⒉  远道出征或长途行军。

引证解释

⒈  远行;远游。

汉 繁钦 《与魏文帝笺》:“咏北 狄 之遐征,奏胡马之长思。”
宋 陆游 《夜闻湖中渔歌》:“峡猿失侣方独宿,沙雁垂翅犹遐征。”
明 刘基 《述志赋》:“清都不可以久留兮,忽乘云而遐征。”
清 吴敏树 《吴云台哀辞》:“谓君之必速飞兮,翔天路以遐征。”

⒉  远道出征或长途行军。

三国 魏 曹丕 《黎阳作》诗:“奉辞罸罪遐征,晨过 黎山 巉峥。”
唐 王勃 《乾元殿颂》序:“吞九皇而上运,控八圣而遐征。”
明 冯梦龙 《双雄记·兄弟从军》:“从此去渡 鸭緑,万里遐征,秋蒿满目。”
遐徵:谓对远处或以往的事物加以考察。 唐 周鍼 《登吴岳赋》:“遐徵众岳,式并嶐崇。”
唐 张叔良 《五星同色赋》:“逖览传记,遐徵休咎。”

遐征(xia zheng)同音词

  • 1、祫烝[xiá zhēnɡ ]

    1.祫祭与烝祭。烝,宗庙冬祭。参见"祫禘"。

  • 2、下政[xià zhènɡ ]

    1.古代称县一级的官长。

  • 3、霞蒸[xiá zhēnɡ ]

    1.云霞蒸腾貌。 2.喻文思泉涌。

  • 4、夏征[xià zhēnɡ ]

    1.谓夏收后政府征收公粮。

  • 5、夏正[xià zhènɡ ]

    1.夏历正月的省称。代指夏历。夏以正月为岁首,商以夏历十二月﹑周以夏历十一月为岁首。见《史记.历书》。秦及汉初曾一度以夏历十月为正月。自汉武帝改用夏正后,历代沿用。

  • 6、夏政[xià zhènɡ ]

    1.夏朝的政治﹑政事。

遐征词语接龙

  • 1、1.衷衣,贴身小裤。
  • 2、1.指远行的车。
  • 3、1.讨伐。
  • 4、1.谓交往过从。 2.特指不务正业,唯在吃﹑喝﹑玩﹑乐上的往来。 3.追随;追求。
  • 5、1.行装。
  • 6、1.征收租税。
  • 7、1.指晋征南大将军羊祜。 2.指晋杜预。预卒赠征南大将军。
  • 8、1.犹旅思。
  • 9、1.谓征收赋税。
  • 10、1.祥瑞;吉兆。
  • 11、1.旅人之衣。 2.借指远行之人。
  • 12、1.谓征收赋税,整顿武备。
  • 13、1.征收商业税。 2.往来贩卖。
  • 14、1.出征将士穿的衣裳。
  • 15、1.远征军的哨卡。
  • 16、1.收捕;缉捕。
  • 17、1.谓人的神态﹑表情等反映其内心世界。 2.谓通过观察人的外貌﹑言行等鉴定人物。
  • 18、1.谓访求歌者;招歌者唱歌。
  • 19、1.谓验证于前圣的遗教。
  • 20、1.指田赋征收实物。
  • 21、使1.征召的使者。
  • 22、1.出征的士兵。
  • 23、1.犹赶集。
  • 24、1.征引故事。 2.古代试士"策问"内容之一。 3.汉官名,丞相属官,同六百石。

遐征的相关查询

遐征的意思解释、遐征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