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fā shāo  ]
  • ㄈㄚ ㄕㄠ
  • V OAT
  • 动词

发烧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体温超过37.5°C

一连三天都在发烧。

have a temperature; have a fever;

⒉  由疾病引起的过高体温(如由于炎症)

heat sink;

引证解释

⒈  因病而体温升高。

《红楼梦》第五二回:“晴雯 服了药……仍是发烧头疼鼻塞声重。”
《三侠五义》第八回:“他的精神短少,饮食懒进,还有点午后发烧。”
冰心 《寄小读者》十八:“发烧中又冒雨,今天觉得不舒服。”
巴金 《灭亡》第十四章:“他睡得很好,头也不发烧了,大概没有事了。”

⒉  由于受到某种刺激或某种情感冲动而产生的灼热感觉。

《红楼梦》第一百回:“今日是 张大爷 的好日子,所以被他们强不过,吃了半钟。到这时候脸还发烧呢。”
老舍 《女店员》第三幕:“别经理、经理的叫吧,叫得我脸上直发烧!叫我 老唐 !”
茅盾 《子夜》十八:“她的心狂跳了,她的手指尖冰冷,她的脸却发烧。”

⒊  散发热气。

杜鹏程 《保卫延安》第三章:“太阳向 陇东高原 上喷火。路上的烫土发烧。”

国语辞典

⒈  因病毒、细菌感染或其他伤害,引起体温调节中枢的异常,而使体内温度失去平衡,呈现体温较正常温度高的状态。主要因热量的产生过多所致。

退烧

⒉  比喻非常兴盛或狂热。

如:「最近股市又发烧了。」

发烧(fa shao)同音词

  • 1、乏少[fá shǎo ]

    1.缺少。 2.缺点;不足。

发烧词语接龙

  • 1、1.用含有硅酸盐的岩石粉末与纯碱混合,加上颜料,加热熔化,冷却后凝成的一种玻璃状物体。多用以制造器皿或手工艺品。
  • 2、1.金属冶炼炉。
  • 3、1.元代俗语。指大祭。
  • 4、1.指办理丧事,安葬死者。 2.见"烧埋银"。
  • 5、1.食品名。用不发酵的面粉制成很薄的皮,包馅,顶上捏成折儿,然后蒸熟。
  • 6、1. 将织物通过灼热板或煤气火焰,除去其表面的毛茸纱结等。
  • 7、1.比喻非常紧迫。
  • 8、1.指火牛阵。战国后期,燕军攻破齐国。后齐将田单乘敌松懈,在千馀头牛角上缚兵刃,尾上缚苇灌油,夜间以火点燃,使牛猛冲燕军,并以五千勇士随后冲杀,结果大败燕军,收复失去的七十馀城。见《史记.田单列传》。
  • 9、1.方言。谓脸上发热发红。
  • 10、加热或蒸馏液体用的仪器,一般用玻璃制成。有蒸馏烧瓶(图一)、圆底烧瓶(图二)、三角烧瓶(图三)、三口烧瓶(图四)等。
  • 11、1.指锅釜之类烧煮东西的器具。 2.用火烧热器皿。
  • 12、1.焚化纸钱。
  • 13、1.焚烧;焚毁。 2.犹残害。
  • 14、1.焚烧。
  • 15、1. 因火灼、电、腐蚀剂或放射线的作用而造成的身体损伤,其特征为不同程度的皮肤破坏与充血,常起水泡;在严重病例中可有组织烧焦,根据烧伤的范围与程度而分为一度、二度或三度烧伤。
  • 16、1.烧指。佛教徒自烧其手,以示忏罪献身。 2.棘手,难以处理。
  • 17、1.烧熔。
  • 18、1.将树木枝干烧制为炭。
  • 19、1.一种原始耕作法。芟除田中杂草,草干枯后,焚烧以为肥料。
  • 20、1.一种耕作法。播种前焚烧田地里的杂草和庄稼的残剩部分用作肥料。
  • 21、1.信佛者以身供养于佛。自烧其头,以示虔诚。
  • 22、1.唐以来士子登第或官吏升迁的庆贺宴席。 2.唐时大臣初拜官向皇帝献食。 3.喻显达。
  • 23、1.向神祇等焚化奉献品。
  • 24、1.旧俗礼拜神佛的一种仪式。礼拜时把香点着插在香炉中,表示诚敬。 2.为取其香气或清雅而燃香。 3.比喻为求人办事而请客送礼。

发烧的相关查询

发烧的意思解释、发烧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