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ì wén  ]
  • ㄐ一ˋ ㄨㄣˊ
  • YN UBD

记闻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记述所闻。

⒉  记事与见闻。

引证解释

⒈  记述所闻。

《史记·封禅书》:“厥旷远者千有餘载,近者数百载,故其仪闕然堙灭,其详不可得而记闻云。”
《孔子家语·六本》:“记闻而言,无务多説。”
王肃 注:“但记所闻而言,言不出説中,故不可以务多説。”
清 陈仪 《康熙六十年颁历拟礼部请上尊号疏》:“於时书契未开,灵蹟丕显,千世而后,犹可记闻。”

⒉  记事与见闻。

元 袁桷 《邓淳翁<春秋集传>序》:“夫因义例以明圣人之意,惧义与例不得而尽,广其记闻,不烛於理,则事益无以自附。”
亦指记诵与见闻。 清 沉德潜 《蒋先生传》:“其於学有心得,不专恃记闻浩博也。”

记闻(ji wen)同音词

  • 1、记问[jì wèn ]

    1.谓记诵诗书以待问或资谈助。 2.通书信问候。 3.记挂问讯。

  • 2、姬文[jī wén ]

    1.即周文王。

  • 3、稽问[jī wèn ]

    1.卜问。

  • 4、讥问[jī wèn ]

    1.讯问。

  • 5、偈文[jì wén ]

    1.即偈颂。

  • 6、计文[jì wén ]

    1.上计的文书。

  • 7、积温[jī wēn ]

    在一定时期内,每日的平均温度和某给定温度的差的总和。

  • 8、鸡瘟[jī wēn ]

    鸡的各种急性传染病。特指鸡新城疫。

  • 9、极问[jí wèn ]

    1.追根问底。

  • 10、戟吻[jǐ wěn ]

    1.刺口。指苦涩的味道。

记闻词语接龙

  • 1、1.谓听到合乎义理的事。
  • 2、1.听到美名。
  • 3、1.趁早;赶早。
  • 4、1.中医学名词。望﹑闻﹑问﹑切四诊之一。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前者凭听觉了解病人的言语﹑呼吸﹑咳嗽﹑呻吟等声音变化,后者凭嗅觉辨别病人的口气﹑体气和排泄物的气味。
  • 5、1.接受命令或教导。
  • 6、有名望的人:少正卯,鲁之闻人也|社会闻人。
  • 7、1.谓闻知善言善行。语本《孟子.尽心上》"舜之居深山之中﹐与木石居﹐与鹿豕游﹐其所以异于深山之野人者几希;及其闻一善言﹐见一善行﹐若决江河﹐沛然莫之能御也。"
  • 8、1.听说;知道。 2.见闻;知识。 3.谓由传闻传授而有所认识。语本《孟子.尽心下》:"由文王至于孔子﹐五百有余岁﹐若太公望﹑散宜生,则见而知之;若孔子﹐则闻而知之。"
  • 9、1.犹奏闻。
  • 10、1.有声名的妇女。
  • 11、1.谓闻知风俗教化或受到教育感化而来归附。语本《后汉书.西南夷传.莋都》:"闻风向化﹐所见奇异。"
  • 12、1.佛教语。谓由闻教法而生之慧解。
  • 13、1.听到鸡叫。指黎明。 2.见"闻鸡起舞"。
  • 14、1.显达﹑有名望的家族。
  • 15、1.听到和看见。 2.所闻所见;知识。 3.嗅到。
  • 16、1.亦作"闻徤"。 2.谓趁强健之时。
  • 17、1.见"闻健"。
  • 18、1.领教;受教。
  • 19、诗人。江苏丹徒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新华社新疆分社社长、中国作协兰州分会副主席。著有长诗《复仇的火焰》,诗集《天山牧歌》、《河西走廊行》等。
  • 20、1.《三国志.蜀志.先主传》:"是时曹公从容谓先主曰:'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先主方食,失匕箸。"裴松之注引《华阳国志》:"于时正当雷震,备因谓操曰:'圣人云"迅雷风烈必变",良有以也。一震之威,乃可至于此也!'"后因以"闻雷"谓借他事掩饰自己的真实感情。
  • 21、1.接受教诲。
  • 22、①听到名声:对于他,我还未见过,只是闻名而已。 ②有名:举世闻名。
  • 23、1.《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韶》,传为舜时的乐名,孔子推为尽善尽美。后以"闻韶"谓听帝王之乐或听美好乐曲。
  • 24、1.听到声音。 2.听到消息。

记闻的相关查询

记闻的意思解释、记闻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