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jí shǐ  ]
  • ㄐ一ˊ ㄕˇ
  • VBH WGK
  • 连词

即使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表示承认某种事实,暂让一步,在正句里常用“也”呼应,说出结论。

即使败了一阵又如何?全局还没有失尽。

even if; even though; granted that;

引证解释

⒈  表示假设的让步。

《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文帝 即王位,诛 丁仪、丁廙 并其男口”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丁掾,好士也,即使其两目盲,尚当与女,何况但眇?”
清 顾炎武 《日知录·文章摹仿之病》:“近代文章之病,全在摹倣。即使逼肖古人,已非极诣,况遗其神理而得其皮毛者乎?”
吴曾祺 《涵芬楼文谈·读子书第三》:“或全书尽出伪托,或真伪各半。且即使皆真,而言之紕繆者已不少矣。”
鲁迅 《书信集·致李桦》:“即使只凭热情,自亦当有成效。”

国语辞典

⒈  纵使。也作「即便@@@即令@@@即或」。

如:「我即使饿死也不愿向人乞讨。」

英语翻译

even if, even though

德语翻译

même si

法语翻译

selbst, selbst wenn, auch wenn, wenngleich, wenn (Konj)​

即使(ji shi)同音词

  • 1、肌石[jī shí ]

    1.理石的别称。石膏之顺理而微硬有肌者。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金石三.理石》。

  • 2、记识[jì shí ]

    1.记下﹔记住﹔记得。 2.指记忆。 3.加标记。 4.指簿记。

  • 3、记实[jì shí ]

    1. 真实的记录。如:记实小说。

  • 4、记史[jì shǐ ]

    1.指职掌章表书牍的吏员。

  • 5、记事[jì shì ]

    ①把事情记录下来:~册。 ②记述历史经过。

  • 6、记室[jì shì ]

    1.官名。东汉置﹐掌章表书记文檄。后世因之﹐或称记室督﹑记室参军等。 2.秘书的代称。

  • 7、饥食[jī shí ]

    1.充饥之食。

  • 8、纪识[jì shí ]

    1.记住;记载。纪,通"记"。

  • 9、纪实[jì shí ]

    ①记录真实情况:~文学。 ②指记录真实情况的文字(多用于标题):《植树活动~》。

  • 10、纪事[jì shì ]

    ①记录事实:~诗。 ②记载某些事迹、史实的文字(多用于书名):《唐诗~》。

即使词语接龙

  • 1、使1.玩弄手法。
  • 2、使1.犹使节。
  • 3、使1.花费,开支。泛指使用钱。 2.指开支的费用。 3.指用于打点﹑贿赂的费用。 4.指用钱财打点﹑贿赂。
  • 4、使1.谓利用风力,张帆行船。
  • 5、使1.天子使者所持的符信。
  • 6、使1.副使,正使的属官。 2.指正使与副使。
  • 7、使1.卖弄聪明。
  • 8、使1.谓利用职权。
  • 9、使外交代表机关的通称。包括大使馆、公使馆、代办处。是一国派驻在他国办理外交事务的官方办公处。
  • 10、使1.《左传.闵公二年》:"冬十二月,狄人伐卫。卫懿公好鹤,鹤有乘轩者。将战,国人受甲者皆曰:'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原谓卫懿公重鹤而轻人,后因用"使鹤"比喻统治者不重视人才,有本领的人不得其用。
  • 11、使1.《论语.宪问》:"蘧伯玉使人于孔子。孔子与之坐而问焉,曰:'夫子何为?'对曰:'夫子欲寡其过而未能也。'使者出,子曰:'使乎!使乎!'"朱熹注:"夫子,指伯玉也……使者之言愈自卑约,而其主之贤益彰,亦可谓深知君子之心,而善于辞令者矣。故夫子再言'使乎'以重美之。"本为赞叹使者之语,后遂以"使乎"代称使者。
  • 12、使1.出坏主意;耍花招。
  • 13、使①支使;使人为自己做事:无人使唤|使唤下人。 ②使用:这只表可当作钟使唤。
  • 14、使1.亦作"使唤"。 2.叫人替自己做事。 3.使用。
  • 15、使1.指观察使。
  • 16、使1.古代卿大夫聘于天子诸侯时所持符信。 2.使者。亦用以称派驻一方的官员。 3.今特指一国常驻他国的外交官,或派往他国临时办理事务的代表。
  • 17、使1.副使,使者的辅佐。 2.指奉命出使的官员。
  • 18、使1.用力。
  • 19、使1.使劲。
  • 20、使1.因酒使性。
  • 21、使1.弄棒习武。
  • 22、使1.使女,婢女。
  • 23、使1.犹使相。
  • 24、使1.运用与施展才华。

即使的相关查询

即使的意思解释、即使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