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làn shān  ]
  • ㄌㄢˋ ㄕㄢ
  • GUSL GMM

瓓珊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消歇,消沉。

⒉  犹阑干。纵横貌。

⒊  玉佩声。

引证解释

⒈  消歇,消沉。

五代 王周 《春答》诗:“花枝千万趁春开,三月瓓珊即自回。”
元 曾瑞 《喜春来·闺怨》曲:“当时欢喜言盟誓,今日瓓珊説是非。”
清 袁于令 《西楼记·疑迷》:“意瓓珊,几度荒茶饭,坐起惟长叹。”

⒉  犹阑干。纵横貌。

元 庾天锡 《蟾宫曲》曲:“滕王 高阁江干,佩玉鸣鸞,歌舞瓓珊。”
元 杨载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诗:“緑林遗我恨,回首泪瓓珊。”

⒊  玉佩声。

宋 赵长卿 《眼儿媚》词:“佳人环珮玉瓓珊,作恶探花还。”
元 方回 《吊鹤赋》:“乌帽瀟洒,玉佩瓓珊。”

瓓珊(lan shan)同音词

  • 1、蓝衫[lán shān ]

    1.旧时八品﹑九品小官所穿的服装。 2.明清生员所穿服装。

  • 2、栏栅[lán shān ]

    1.用竹木条或铁条等做成的类似篱笆的防护物。

  • 3、阑山[lán shān ]

    1.消沉。

  • 4、阑删[lán shān ]

    1.衰减。

  • 5、阑珊[lán shān ]

    〈书〉将尽;衰落:春意~ㄧ意兴~。

  • 6、阑跚[lán shān ]

    1.残;将尽。

  • 7、褴襂[lán shān ]

    1.破烂的衣衫。亦形容破落下垂的样子。襂,同"衫"。

  • 8、襕衫[lán shān ]

    1.古代士人之服。因其于衫下施横襕为裳,故称。其制始于北周,后世沿袭,明清时为秀才举人公服。

瓓珊词语接龙

  • 1、①玉佩声:玉佩丁东响珊珊。也用来形容风雨等声音:三更急雨珊珊。 ②缓慢移动的样子:有女子珊珊而来|珊珊来迟。
  • 2、1.见"珊瑚网"。
  • 3、1.即珊瑚钩。
  • 4、瑚岛海洋岛的一种,由珊瑚礁构成的岛屿,或在珊瑚礁上形成的沙岛。中国的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太平洋中的波利尼西亚群岛等均属于珊瑚岛。
  • 5、瑚顶1.清代吉服冠冠顶以珊瑚珠为饰,称"珊瑚顶"。泛指显官冠饰。
  • 6、瑚钩1.亦作"珊瑚钩"。 2.古人认为的一种瑞应之物。 3.用珊瑚所作的帐钩。 4.比喻文章书画华丽珍贵。
  • 7、瑚海太平洋的属海。面积479万平方千米,是世界最大的海。因海水温度、盐度、透明度高,利于珊瑚虫繁殖,因而海中珊瑚礁发达。多鲨鱼,有“鲨鱼海”之称。
  • 8、瑚礁海洋中一种石灰质岩礁。由造礁珊瑚的遗骸和石灰质藻类、贝壳胶结而成。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洋。按形态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中国最南端的领土曾母暗沙即为珊瑚礁。
  • 9、瑚翘1.古代妇女戴的首饰。
  • 10、瑚树1.即珊瑚。因其形似树,故称。 2.植物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叶椭圆形,边缘有波状锯齿;花白色,气芳香;果实椭圆形。产于我国华东及华南各省,日本﹑印度也有分布。
  • 11、瑚网1.捞取珊瑚的铁网。语本《新唐书·西域传下·拂菻》:"海中有珊瑚洲,海人乘大舶,堕铁网水底。珊瑚初生盘石上,白如菌,一岁而黄,三岁赤,枝格交错,高三四尺。铁发其根,系网舶上,绞而出之,失时不取即腐。"引申指收罗珍品或人才的措施。
  • 12、瑚珠1.珊瑚制成的珠。古代天子﹑百官用作冠饰,清代也用作朝珠。
  • 13、瑚虫1. 一种群居的腔肠动物,身体圆筒形,口周围有八个或更多的触手,产在热带海中,群体形状像树枝,其骨骼叫“珊瑚”。
  • 14、瑚木难比喻珍贵难得的事物。
  • 15、瑚在网在网:都在网中。比喻有才学的人都被收罗了。
  • 16、来迟形容来得很晚。同“姗姗来迟”。
  • 17、纔此1.方才。
  • 18、纔待1.方欲。
  • 19、纔方1.犹方才。
  • 20、纔刚1.刚才。
  • 21、纔可1.恰好。
  • 22、纔恰1.犹刚才。
  • 23、纔然1.犹刚刚。
  • 24、纔则1.方才。

瓓珊的相关查询

瓓珊的意思解释、瓓珊的拼音怎么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