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bā kē  ]
  • ㄅㄚ ㄎㄜ
  • WT TUFH

八科的意思详解

词语解释

⒈  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唐代取士科目甚多,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及童子等科。《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上元初,应八科举,授武陟尉。”八科,即指诸科中的八种。宋初以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为讲武殿复试八科。见宋王应麟《小学绀珠·制度》。

引证解释

⒈  封建时代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 唐 代取士科目甚多,有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及童子等科。八科,即指诸科中的八种。 宋 初以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为 讲武殿 复试八科。见 宋 王应麟 《小学绀珠·制度》。

《旧唐书·文苑传中·员半千》:“上元 初,应八科举,授 武陟 尉。”

国语辞典

⒈  科举取士的八种科目:(1)​ 唐代为秀才明经、开元礼、三传、史、进士、明法、书学、算学八科。见《新唐书·卷四四·选举志上》。(2)​ 宋初是九经、五经、开宝通礼、三礼、三传、三史、学究、明法八科。见《宋史·卷一五五·选举志一》。

八科(ba ke)同音词

  • 1、罢课[bà kè ]

    1.学生为实现某种要求或表示抗议而集体停止上课。

八科词语接龙

  • 1、1.蚕桑工具之一种。用于砍除桑树繁枝。
  • 2、1.指关于征发赋役的规章。
  • 3、1.科举制度中﹐府州县举荐人才进入国子监习业﹐谓之"科贡"。后亦泛指科举。 2.指贡生。
  • 4、1.修剪枝蔓﹐芟除芜秽。
  • 5、科学幻想:~小说。
  • 6、1.谓差役派遣。
  • 7、戏曲术语。“插科打诨”的省称。“科”指滑稽动作,“诨”指滑稽语言,科诨即剧中的喜剧性穿插。
  • 8、1.科第。
  • 9、1.征集。
  • 10、1.指登科录之类。 2.指明清时代六科给事中官署中的簿册档案。
  • 11、1.估量;计算。
  • 12、科学技术:高~ㄧ~资料 ㄧ~工作者。
  • 13、1.犹科头。
  • 14、汉唐两代考选官吏后备人员分甲、乙等科,后来因称科举为科甲:~出身(清代称考上进士、举人的人为科甲出身)。
  • 15、1.光秃貌。
  • 16、1.法网。
  • 17、1.法令条文。
  • 18、1.犹查问。
  • 19、1.露头跣足。
  • 20、1.指限制性的法令。
  • 21、1.犹稽核。
  • 22、1.判处刑罚。
  • 23、1.执行刑罚。
  • 24、1.见"科需"。

八科的相关查询

八科的意思解释、八科的拼音怎么读?